萨都剌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扶病谁同步 - 关键词:扶病、同步 - 解释:形容诗人因病身体虚弱,步履不稳。"同步"在这里可能表示诗人行走的节奏与周围的自然节奏不一致。 -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由于健康状况不佳,行动变得缓慢和无力。 2. 寻幽思不群 - 关键词:寻幽、思不群 - 解释:在寻找幽静的环境中,思考方式与众不同。 - 赏析:这里描绘了诗人追求心灵深处宁静的愿望以及他独特的思考方式。
解析 寄士岩台郎 这是一首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与祝福的诗。诗中通过“荐士如君子”表达了希望朋友能够如同君子般有德行和才华,同时“文章立玉泥”则形容朋友文章卓越,才华横溢。整体来看,这首诗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敬意和祝福。 译文 向士岩台郎致意: 推荐贤才就像尊敬君子一般 其文章卓绝如同玉泥般坚固 自从离开京城后,不再让琐碎公务迷惑心志 微薄的俸禄没有积蓄,贫穷且疾病缠身的妻子
【注释】宣古:即张宣古,唐代名将。铁面小将军:指他脸如铁色、威武刚烈,人称铁面小将军。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海门:指大海之滨,也泛指边关。孙武:战国时著名的军事家孙膑的孙子孙武。胆气:勇气和豪气。桓温:东晋初年的名将。社稷:国家的代称。剑三尺:相传周武王时铸了一把长三尺的宝剑,因而得名“三尺剑”。乾坤:天地,泛指国家或天下。霄汉:天汉,指天空。 【赏析】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诗人借咏赞张宣古的英勇
九月七日舟次宝应县雨中与天与弟别 解缆不忍发,船头雨湿衣。 汝兄犹是客,吾弟独先归。 行役关河远,虚名骨肉稀。 如何淮上雁,不作一行飞。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雨中的离别之情。首句“解缆不忍发”,生动传达了诗人在雨中解缆时内心的挣扎与不舍。船头雨水打湿了他的衣服,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对这次别离的复杂情感。接着两句“汝兄犹是客,吾弟独先归”,表达了兄弟二人因身份地位的不同而命运各异的无奈
诗句原文: 泊舟黄河口,登岸试长弓。 控弦满明月,脱箭出秋风。 旋拂衣上露,仰射天边鸿。 词人多胆气,谁许万夫雄。 注释与译文: - 诗句解读: 1. “泊舟黄河口”:诗人在黄河入海口的船中停留。 2. “登岸试长弓”:登上岸边,尝试拉满长弓。 3. “控弦满明月”:拉开弓箭时,月光正好照亮了弓和箭。 4. “脱箭出秋风”:抽出箭后,风带着箭矢离开。 5. “旋拂衣上露”:整理衣服上的露水。
诗句释义: 1. 录囚河间还司送宪使韩仲宜调山东: - 录囚:古代一种司法程序,负责审讯并处决罪犯。 - 河间:地名,指河北省的河间市。 - 还司:回京或返回原来的地方。 - 送宪使:护送宪使(可能是韩仲宜)前往山东。 - 调山东:调往山东。 2. 一想分司日,人生类转蓬: - 分司:分开办公或任职。 - 转蓬:比喻随风飘散的人,这里形容自己像随风飘动的蓬草一样漂泊不定。 3.
【注释】 闽中:指福建一带。苦雨:天气多雨。僧懒:僧人懒惰。毳裘:用动物毛皮制成的衣服。三山:福州的别称。海瘴:海上瘴气。江潮:江水涨潮。钓竿:钓鱼用的长竿。渔舟:渔船。 【赏析】 《闽中苦雨》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福建地区连绵不断的阴雨,以及作者对此情此景的感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第1节 注释 病客如僧懒,多寒拥毳裘。 释义 生病的客人就像僧人一样懒惰
注释: - 登乌石山仁王寺横山阁:在乌石山仁王寺内,可以登上横山阁。 - 千尺青莲座: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宛如青莲般屹立。 - 烟霞拥地灵:形容山间云雾缭绕,如同大地被仙气所笼罩。 - 山川几緉屐:形容山峦叠嶂,行走其间如同在鞋中穿行。 - 日月两浮萍:形容日月星辰漂浮在天空之中,仿佛在水中漂浮的浮萍。 - 鸟没天垂海:形容鸟儿飞向天际,仿佛大海般广阔无垠。 - 龙归水在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的《送南台从事刘子谦之辽东》。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句释义: ``` 往复一万里,嗟君已两行。 ``` - 注释:往返行程长达一万里;你已经走了两趟。 - 赏析:表达了诗人对朋友远行时的不舍和感慨。"往复一万里"强调了距离之遥远,而"嗟君已两行"则反映了对友人旅途劳顿的同情与理解。 ``` 朔风吹野草,寒日下边城。 ``` - 注释:北风呼啸着吹动荒野上的野草
萨都剌在《寄御史王伯循》一诗中,以旷达的笔触展现了一位才高之人早避名利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旷达王夫子”:描述了这位御史王伯循的高尚品格和宽广胸怀。 2. “才高早避名”:表明他的才华出众,因此早早选择了隐居生活来避免名誉上的纷扰。 3. “昨离建业水”:指的是他离开了建业这个地方的水边,暗示着他的生活或工作地点发生了变化。 4. “今住广陵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