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注释】 偈颂八十七首 其五:这是一首偈颂诗,以“千手大悲”喻指佛法。 昔年曾向山中去:过去曾经到山上去过。 千手大悲拦不住:一千只手臂的大悲心不能拦住。 今朝又向山中来:今天又要到山上来了。 优昙华向半天开:在半空中盛开的香花是优昙钵花。 【赏析】 这是一首咏佛的偶颂诗。此诗前两句写往昔之佛,后两句写当今之佛,都是从佛的角度出发,对佛进行描写。 前两句写过去,用“千手大悲”来形容佛的力量之大
【注释】 黄龙三关 其四:此诗题下注为“寄黄龙山僧”。黄龙山在江西,为佛教名山之一。 佛手驴脚生缘:佛手,指佛手柑,即佛手瓜,是佛手柑的果实;驴脚,指驴蹄,即牛蹄,这里用来比喻和尚。佛手、驴蹄生缘,是指和尚们结下的因缘。 非佛非道非禅:既不是佛家,也并非道家,也不是禅宗。这是说和尚们既不信佛,也不学道,更不参禅。 莫怪无门关险:不要埋怨他们没有入门之机。 结尽衲子深冤:结下了许多和尚们的深重冤仇
【注释】 父子不传,百无一有:指佛教中禅宗的“顿悟”,是佛祖在世时不传,后来由达摩祖师传来的,因此称为“不传之秘”。百无一有:形容事物少得可怜。 狭路相逢,推门落臼:比喻在狭窄的路上偶然相遇,彼此没有商量余地。推门落臼,比喻毫无办法可施。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禅宗的“不传之秘”是无法传给外人的,因为那是佛祖的“秘密”,所以叫“不传”。而禅宗的“不传之秘”又是无法传给后代人继承和发扬的
这首诗是禅宗公案中的“一著髙髙,一步阔阔,拨转上头关,乾坤全体露”之一。 “一著高一著,一步阔一步”这句话的意思是:每一步的修行都是一次进步和超越,每一次的进步都是对过去的超越和超越。这是一种不断追求进步、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 “拨转上头关,乾坤全体露”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我们拨转思维上的障碍,我们就能看到整个宇宙的真相。这告诉我们,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和探索,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认识世界。
【注释】 天台:这里指梦境。四睡:即“四梦”,佛教语,指四大梦境(即人我相、出离相、非想非非想相和无想定)。赞:这里是诗歌的一种形式。伏爪藏牙:是佛教语,指修习禅定,使心不妄动,如伏藏爪牙。三头六臂:是佛教语,谓修大乘菩萨行,发菩提心。梦里惺惺:是佛教语,谓梦中有觉悟之意。任大虫瞌睡:是佛教用语,谓大虫在梦中也不觉疲倦。 【赏析】 此诗为禅宗公案之一,出自《五灯会元》卷十。 本诗所咏之佛学公案
【注释】: 黄龙三关:《水浒传》第三回写林冲被发配到沧州,路上经过三道关卡。第一关叫“白虎堂”,第二关叫“风雪山神庙”,第三关叫“大石寺”。后用“过三关”比喻经历许多艰难险阻;又指科举考试的三场。 何似:如何,像什么,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 摸得枕头背后:形容手法熟练,不露痕迹。 不觉大笑呵呵: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元来通身是手:原来全身都是手。 元:同“原”。 赏析:
【注释】 礼拜:佛教用语,指对佛菩萨的虔诚礼拜;黄面瞿昙(yún):即梵语“瞿昙”,意译为“瞿昙”或“须菩提”。是释迦牟尼佛弟子中首出家者,故称“黄面”。“黄面”指佛,也借指佛的法身。 瞿(qū)昙(shān):梵语Qū-sān。意为“有学、贤圣”。 在:动词,存在的意思。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种对于佛的态度——对于佛,我们应当以虔诚之心去礼拜他,而不是去计较是否礼敬他。诗中的“不礼即是”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谢宣赐金襕(注释:“谢宣赐金襕”是指接受皇帝赐予的金襕袈裟,这是佛教中的高级僧袍,代表了极高的荣誉) 不是鸡足流传(注释:“鸡足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相传有释迦牟尼成道的地方),亦非黄梅分付(注释:“黄梅”是江西的一个县名,传说中也有佛教故事发生)。 九重天上降来,千载臣僧一遇(注释:“九重天”通常用来形容地位极高
注释: 1. 牧庵简庵师三人共轴赞:牧庵、简庵和作者三人共同创作了一首颂扬禅理的诗。 2. 谩说降龙伏虎:白白地说降伏龙和打败虎。 3. 徒夸对御谈禅:只是炫耀自己能对皇帝讲经说法,谈论禅学。 4. 莫怪无门担板:不要奇怪没有门路的人在担板。 5. 佛来也吃粗拳:佛来了也要被打一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颂扬禅理的诗。诗人通过赞美禅理,表达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认为,禅宗是一种高深的哲理
注释:我脚何似驴脚,未举步时踏著。 一任四海横行,倒跨杨岐三脚。 译文:我的脚步像驴蹄,还没有走就开始踩在地头儿上;我不管四处奔波,却要倒骑着杨岐的三脚驴儿。 赏析:这是一首讽刺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不满。诗人通过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自己身陷官场、心有余悸的形象。全诗语言简练,寓意深刻,给人以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