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开
【注释】 点著一些,妙不可言。 刚张开口,牙齿就露出来。 【赏析】 本诗是一首谜语式的谜诗。作者巧妙地运用谐音和双关手法,以牙药的功用来暗示“出”。全诗构思巧妙,耐人寻味。 “点著些儿”四句为第一层,写“出”。前两句用“点著”二字设谜,意谓:只要在口中轻轻涂抹一点什么,便能使牙齿“妙不可述”,即神奇得不可思议。“才开臭口”二句为第二层,写“出”。这两句紧承上文而来。“开臭口”是说开口说话
施汤 不是甘草大黄,亦非苦参半夏。 莫教一滴沾唇,直得通身汗下。 注释:施汤是中医的一种方法,通过将药物熬制后滴入口腔,使药物在口腔中融化后进入胃中。这首诗描述了施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译文:这不是甘草、大黄、苦参或半夏这些药物,也不是直接将药物滴入口中。不要仅仅让药液沾到嘴唇上,否则无法达到通身出汗的效果。 赏析:这是一首关于施汤的诗,通过描述施汤的方法和注意事项,表达了对中医传统的尊重和敬仰
【诗句释义】 请行新桥:请你走过这座新建的桥。 云根架就笑谈中,凡圣如今一路通:云根架起的石桥横跨两岸,凡人和圣人从此可以一同前行了。 个个脚跟亲蹈著,人人足下起清风:每个人的脚步都踏实地踩在桥上,桥下清清的水流带动着脚下的清风。 不似天台滑石,半巇半崄:与天台山的滑石不同,这里的桥没有险峻之处,也没有崎岖不平的地形。 胜如赵州略彴,度马度驴:就像赵州桥那样,既可以让马匹通过,又可以载着驴子过河
履斋枢相钧容赞 湘江之水清澈如镜,昆玉(喻指人才)之质纯洁无瑕。 和气如春,忠心如铁。 储风月之精,禀松篁之节。 真廊庙楷模,行佛祖途辙。 裴李苏黄总不如,柱石明堂渠迥别。 注释: 1. 履斋枢相:指代一位有权势的人或官员。 2. 湘水之清:比喻人才的品格如同湘江的水一样清澈透明。 3. 昆玉:这里用来形容才华横溢的人。 4. 和气如春:形容人的性格温和,像春天一样温暖和煦。 5. 忠心如铁
【注释】 枕:枕头。轮回:指佛教所说的因果报应。相好:佛家语,指佛菩萨等的形象美。汉:汉王,这里指项羽的部将季布。因:由于。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借项羽自比,抒发了壮志难酬、悲愤难抑的情怀,表达了对现实黑暗的强烈不满和对光明理想的追求。 “枕”字下一句“轮回根本”,表明作者认为人生的一切都是轮回转世的结果,没有永恒的价值;“莫著相好”,则表明作者认为人应该超脱物欲,不要执著于名利地位
【注释】 1. 医眼:道家炼丹术中的一种法术,用来治疗眼部疾病。 2. 黑暗门:比喻眼病。 3. 上窍:指眼睛。 4. 内外障除:内外眼病除去。 5. 神光独耀:神光即真气,指真气在体内运行畅通,眼睛就能恢复健康。 6. 开黑暗门:打开眼病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通过修炼,可以去除眼病,重获光明的情景。诗中的“黑暗门”,象征眼病,而“上窍”则是指眼睛。诗人描绘了一幅画面,通过修炼
注释:接待客人,送上的是铜汁羹和热铁丸饭。 译文:款待客人,送上的是铜汁羹和热铁丸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主人热情好客的场景。从诗句中我们可以看出,主人为了款待客人,特意准备了铜汁羹和热铁丸饭。这两种食物都是具有特色的美食,代表了主人的热情和诚意。然而,这些美食在客人身上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反而让客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引发了身体的不良反应。这反映出诗人对于主人的热情好客的讽刺和批评
【注释】 ①吕洞宾:道教著名人物,号纯阳子。传说他得道之后,曾骑白鹤游天下,自称纯阳子。 ②露刃单提:用剑指地,表示自己决心斩断邪气、正气。 ③杀贪嗔痴:指斩断贪婪、愤怒、愚痴等邪恶念头。 ④群魔:指各种妖魔鬼怪,这里泛指人间的恶人。 ⑤夫是之谓: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就是纯阳真人的作用。 ⑥激浊扬清:指清除污秽,让清明正气发扬光大。 ⑦摧邪显正:指铲除邪恶,使正气昭显。 【赏析】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充满了禅宗的味道。 “灵山付嘱人”一句,描绘了佛陀在灵山传授佛法的情景。这里的“付嘱人”指的是佛陀对弟子们的教诲和指导,他们都是未来的佛教徒,是佛陀的传人。 “示现威棱身”一句,描述了佛陀以威严的姿态出现,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里的“威棱身”是指佛陀的威严和力量,他的出现让人感到敬畏。 “在欲而无欲”一句,表达了佛陀超越世俗的欲望,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
【解析】 “达磨”即达摩,是南北朝时期的僧人。本诗是咏物抒情之作,诗人以芦花比喻佛理禅机,借写芦花之飘荡不定,来表达自己对佛理禅机难以把握的无奈之情。全诗意境高远,语言清新自然,有如画之美。 【答案】 译文:脚下的芦苇,到达岸边也没有。随河水漂流,漂泊逼人。 注释:茎芦:指水边芦苇丛生之地。也未:没有到达。随(sui)入:随着水流漂流。浮逼逼:漂泊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