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皮日休的《九日同彊村病山两侍郎愔仲阁丞强志弟焦山登高》。下面我将逐句进行解读: 1. 漫游选地作重九,焦山佳处曾留庵。 —— 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我们选择在焦山这个地方游玩,曾经在那里留下了一座小亭子。 2. 载梦扁舟倏惊起,压篷秋翠堆晴岚。 —— 我乘坐着扁舟,突然被梦境惊醒,眼前是秋色斑斓的景色,仿佛是压满篷子的晴岚。 3. 松寥阁开置床席,持螯呼酒江动帘。 ——
【注释】 散叟复园:指苏轼与友人游园。先后来湖上同作,指苏轼与朋友们多次游赏于富春山水之间。过沪:经过杭州。石钦,苏轼友人,曾住海日楼。旬日:十天。 【译文】 湘累,你本来就憔悴,盛气凛然可比包胥。 扬己之才,我不敢辞毁谤,忠愤之心,谁能及得上? 飘然而来,鲁连子般的才辩,能使昏庸之人为之折服。 顺逆虽异,粪土何足玷污? 滔滔洪水,并非一家一姓,我的道义是孤独的。 内心忧伤,有话难以言喻
戊午七月廿三日苏庵招同彊村长劬澍斋游龙井登棋盘山有诗奉和一首 湖堂扇残暑,山中凄已秋。——夏日炎热,入山便感凄凉,秋天的气息更加浓重。 楼栏下黄叶,新悴故不留。——楼栏边飘落着枯叶,新近落下的已经凋敝而不再留存。 惊烽隔旦暮,尘语破岩幽。——烽火隔着天边的日出日落,山间传来的尘土话语打破了山中的幽静。 死生一大事,历劫成虚舟。——生死是一件大事,经历劫难之后都化为虚无。 荒龛出盘磴,袖底长江流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作品。全诗共八句,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 - 散叟复园:指重新修复园林。 - 先后来湖上:多次来湖边游览。 - 富春之游:在富春这个地方游玩。 - 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经过上海并在那里下榻于海日楼。 - 旬日:十多天。 - 皆:都有。 - 诗:诗作。 - 感怀六首:表达感慨的六首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诗中描绘了一位游历四方的文人,他的足迹遍及山川湖海,心怀着一颗追求知识、探索真理的心。他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困苦,但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插天嵯峨起寸地,隐然不平为何事。”这句话描述了诗人所居住的地方环境险要、地势崎岖,但却无法阻挡其前行的脚步。这里的“插天”形容山峰高耸入云,“嵯峨”则表示山势陡峭、参差不齐,给人以压抑的感觉
这首诗是陆游在富春时期与友人同游湖上并作感怀之作,共六首。下面是逐句释义: 散叟复园先后来湖上同作富春之游过沪与石钦下榻海日楼 —— 诗人和朋友们一起游玩富春,来到湖上,经过上海,并在海日楼上安顿下来。 旬日别后皆有诗至作感怀六首寄答 —— 过了十几天,他们分别后都有了诗作来抒发感慨,陆游写了六首感怀诗,作为回应。 生还竟相见,破涕海日楼 —— 终于又相见了
节师见予九日诗寄语曰岂忘庚戌重九耶何诗中未及之盖是秋节师入都吊张文襄公之丧予以九日邀同陈韬老集于十刹海广化寺凄然相对二老皆有诗刘松庵为图记之今忽忽八载矣感赋长句奉寄以志哀 注释: 1. 重九那可忘:重阳节怎能忘记。重阳,农历九月九日。九,指九个日子,即重九。庚戌,即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的重阳节。 2. 置酒萧凉广化寺:摆上酒宴让客人在清凉的广化寺中饮酒。 3. 愁对先朝两白发
这首诗的作者似乎是一位隐居者,他居住在一处名为"洗心阁"的地方,在菊花盛开时来到园中居住一个月。即将离别时,他创作了四首诗。每首诗都表达了一种情感或主题。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注释: 1. 洗心阁中菊花开时复园来住一月将别为诗四首 - "洗心阁中"指的是诗人居住的地方,"菊花开时"表示秋天到来,菊花盛开的季节。 - "复园来住一月将别"说明诗人在园中居住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即将离别。 -
注释与赏析: 1. 世事虽谬悠,花理固常定。 世事虽然复杂多变,但花的规律却是固定的。这里表达了诗人对世间纷扰的淡然态度和对自然法则的尊重。 2. 飘风极控搏,独立渠有命。 狂风暴雨虽然猛烈,但依然无法改变植物的固有命运,这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界生命力的肯定。 3. 淡回遗世妍,静益寒妆靓。 淡泊名利的人回归自然,反而显得更加美丽。这里的“遗世妍”指的是远离名利场的清雅之美
【注释】 1.散叟:指作者自己,自称。富春之游:指游历富春山居图的山水。沪:今上海。石钦:即石林,是作者的朋友。海日楼:在松江(古称沪)附近。旬(shěn)日:十天。 赏析: 这是一首感怀诗。诗人以游踪为线索,写自己与朋友游览名胜,吟咏山水,结交知音,共话友情,抒发情怀。全诗感情真挚,意境幽美,风格清丽,语言质朴。 首联“世外青溪翁,湖秋常一来。”点明游踪。 颔联“执手隐呜咽,积愤高镵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