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曾寿
这首诗是辛亥年间诗人写给李猛庵丈的,表达了诗人对李猛庵丈的深深怀念之情。下面是这首诗逐句释义: 1. 辛亥出国门,已分不相见(辛亥年,即清朝宣统年间,诗人离开祖国到国外留学)。 2. 今来何因缘,万赎惟一奠(今天为什么而来?唯一的目的就是祭奠你)。 3. 残生所欲言,未死馀自咽(我余生所能说的话,都是因为你而未能出口)。 4. 千春无芳菲,沧海成枯淡(一千年的春花都已凋谢
日短风萧山涧曲,意往神迷影硉兀。 山风萧瑟,天色已晚,山涧弯曲曲折,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得恍惚不定。 百莝一豆梦皆空,润吻寒泉聊注目。 诗人在百草丛中寻找,一颗豆子,却感到一切都如梦境般虚无,只能湿润嘴唇对着寒冷的泉水,寄托自己的情感。 云雷降精事岂偶,厚地高天一穷谷。 云雷降下神灵的事并非偶然,大地和天空构成了一个无尽的山谷。 千秋死所非易致,自恨峥嵘露奇骨。 即使历经千秋万代
陈曾寿《拟渔洋读三国志小乐府》 翻译 万事皆鸡肋,还悲去日多。 芳樽荐野葛,风味妙如何。 注释 - 万事皆鸡肋: 表示所有的事情都像是没有多大意义或价值的东西,如同鸡肋一样无用。 - 还悲去日多: 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不舍和悲伤之情。 - 芳樽荐野葛: 用美酒来品尝野葛的味道,形容品味生活的情趣。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富有哲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
注释: 我来到的时候,正是魏宫中的夜晚。 凄惨绝伦的是分香语,令人悲从中来。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游览魏宫时所作,以《三国演义》中刘备与甘夫人的故事为题材,借古讽今,表达了自己对权臣的憎恨之情。 首句“来时正伏魄”,意思是说,我来到这个地方的时候,正是夜晚,而此时正值魏文帝曹丕去世,曹丕的妻子甄氏正在哀悼。这里的“伏魄”一词用得非常巧妙,既有死亡的意思,又有悲痛、哀伤的含义。同时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系梦淮底村,愁步千里积。 荷碧水到门,洗眼湖上宅。 徇物情易迁,俄复百端集。 初年耿志事,千仞瘗冰雪。 漫作徐泗游,惝恍对沟瘠。 未能六凿通,那救枯鱼泣。 所学失平生,衔髓馀惨戚。 有如临化消,空养千金璧。 孤往违因依,怀远互凄恻。 【注释】: 1. 系梦淮底村:在淮河岸边的一个村庄里有一个梦境。 2. 愁步千里积:忧愁的心情如同走过了千里路一样长。 3. 荷碧水到门
【注释】: 1.金陵:今南京,作者曾官至金陵知府。散原先生:指陈沆,字伯潜,号散原老人,明末遗民。 2.金焦:南京的古称,即今天的狮子山和鸡足山。 3.每过常逢夕阳好:我每次经过时,都看到夕阳很美。 4.梦中留庵曾独往:我曾独自在梦中留宿于庵中。 5.欲说生前仍缥渺:我想对您说的话,生前都显得那么遥远。 6.贪看落照一孤僧:我贪恋欣赏落日时的余晖中的一位孤独的僧人。 7.片念微差堕尘扰
《夜过镇江》 注释: 下句译文:“下车无人逢凛冽,横贯霜空风有力。” 注释:下车时,无人相遇。寒风吹着,穿过霜气弥漫的天空,显得十分有力。 下句译文:“大千尘界曙钟声,第一江山残月色。” 注释:在广阔的世界中,黎明的钟声回荡。第一江山上,残月还挂着淡淡的光芒。 下句译文:“烟树微茫了非梦,鱼龙浩渺喧仍寂。” 注释:“烟树”和“鱼龙”都指代江上的景色。虽然景色朦胧不清,仿佛是梦境
冬猎秋读书,初意何俊旷。 可笑群儿愚,踞君炉火上。 注释:冬天打猎秋天读书,开始时的想法是多么的豪迈和洒脱。可笑的是一群孩子愚蠢到在火炉上坐着。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表达了作者对于读书与生活的态度。首先,作者以"冬猎秋读书"为题,描绘了一个冬日狩猎、秋天读书的场景,展现了作者的生活态度。他既喜欢在冬日打猎时的豪迈,又喜爱秋天读书时的宁静。然后,作者用"初意何俊旷"来形容自己的初心
往金陵视散原老人因读近诗夜过俞园看梅翌日同游扫叶楼归寄一首丙辰 【注释】: 1. 往金陵:指到南京。 2. 视散原老人:看望散原老人,散原是王士禛的号。 3. 因读近诗:读了近体诗。 4. 夜过俞园:在俞园赏梅。 5. 翌日:第二天。 6. 同游扫叶楼:与朋友一起游览了洗叶楼。 7. 归:返回。 8. 寄一首:写一首诗给王士祺。 9. 丙辰: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 译文:
南湖晦夜寄怀散原先生 苍然化一碧,高穹尔何冤。 故躔渐就窄,蚀魄定亡存。 流人不惜日,五载移寒暄。 相逢海枯年,行见豕零尊。 淹留竟何待,去住伤精魂。 凄其望钟阜,白头晚相温。 寂寞复寂寞,寒潮亲故痕。 这首诗是一首表达思念之情的诗歌。以下是对每一句的注释和赏析: 诗句解释及译文: 1. 苍然化一碧,高穹尔何冤。 - “苍然”形容天空的颜色,这里指天空显得非常宁静、广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