綦毋潜
登天竺寺 郡有化城最,西穷叠嶂深。松门当涧口,石路在峰心。幽见夕阳霁,高逢暮雨阴。佛身瞻绀发,宝地践黄金。云向竹溪尽,月从花洞临。因物成真悟,遗世在兹岑。 注释: 登天竺寺 郡里有一个化城最壮观,西边尽头是层叠的山峰深深。松门在山涧的入口,石路在峰心的深处。幽静中看见夕阳已经放晴,高处遇到傍晚的雨雾阴沉。佛像的身姿就像那绀色的头发,佛殿所在地就像那黄金铺满的土地。云彩随着竹溪一直延伸到尽头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王稚登的《题栖霞寺》。下面是诗句与译文: 1. 南山势回合,灵境依此住。 南山环绕,山势回环,灵境就在这里安家落户。 注释:南山,指栖霞山,位于南京市东北。势回合,形容山势回环曲折。灵境,指佛教中的清净之地,也指神仙居住的地方。《易·系辞下》:“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变化之动也,是故吉事典于前,凶事暴于后。” 2. 殿转云崖阴,僧探石泉度。 寺庙高耸入云,云雾缭绕
题鹤林寺 道林隐形胜,向背临层霄。 松覆山殿冷,花藏溪路遥。 珊珊宝幡挂,焰焰明灯烧。 迟日半空谷,春风连上潮。 少凭水木兴,暂令身心调。 愿谢携手客,兹山禅诵饶。 注释: 1. 隐形胜,即隐藏的胜景,形容风景美丽,景色宜人。 2. 向背,指朝向和背对着,形容风景的两面性。 3. 临层霄,指站在高处俯瞰,形容视野开阔。 4. 松覆山殿,指山上的寺庙或庙宇被松树覆盖,显得幽静而神秘。 5.
【注释】 过融上人兰若:经过融上人的兰若寺。融上人,名不详。兰若,梵语译音,意译为“精舍”。古代僧人所居住之寺院,亦指寺庙。 山头:指山脚下。 禅室:佛教用语,指佛寺中的僧房。 挂僧衣:挂在僧房里的衣服。 窗外无人:指在山林中,没有其他人。 溪鸟飞:指溪边的鸟儿在自由自在地飞翔。 黄昏:太阳即将落山的时候,天色渐暗。 下山路:下山的路。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在听到钟声时,看见远处的青山。 翠微
【注释】 ①满公房:即满公府。唐代诗人王建曾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中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在长安任左拾遗。公元842年(会昌二年),王建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论事被贬为江陵尉,后调任梓州(今四川三台)司马。公元850年(会昌五年),迁殿中侍御史,转虞部郎中,充剑南西川节度使支使、检校祠部员外郎,兼御史大夫。公元851年(会昌六年),又调任国子少傅,充翰林学士。公元856年(会昌七年)
《送贾恒明府兼寄温张二司户》是唐代诗人綦毋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及分析: 1. 越客新安别: - 越客新安别:这里指的是诗人自己,因为“越客新安”表明了他的出身和背景。 - 新安:古地名,位于今浙江省淳安县西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 关键词:“越客”表示诗人对自己身份的自我描述,“新安”则指明了自己的籍贯。 2. 秦人旧国情: - 秦人旧国情:这里的“秦人”指的是陕西人
【注释】 过方尊师院:经过方尊师的院子。方尊,唐道士,号玄元。 羽客北山寻:道士到北方山上去求道。羽客,指道士;北山,泛指南方群山。 养神宗示法,得道不知心:修炼心神,遵循教旨,悟道后便不存杂念。养神,保养精神;宗,遵循,遵从;示法,教旨。 洞户逢双履,寥天有一琴:在幽静的居室里遇到一双鞋,在空旷的天空中听到一声琴声。 仍种杏成林:继续种植杏树,使它长满了树林。 赏析:
诗解 祇园寺:这是一首描绘寺庙的诗歌。 宝坊求往迹:在宝坊寻找过去的痕迹或故事。 神理驻沿洄:神理在这里指的是宗教或超自然的道理,驻足回溯其源起。 雁塔酬前愿:雁塔是古代西安的一个著名的建筑,这里用雁塔来象征信仰和愿望的实现。 王身更后来:这里的“王身”可能指的是某种宗教或信仰的象征,表示新的信仰或精神的到来。 加持将暝合:加持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对某个特定目标或问题的祝福或支持。 朗悟豁然开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通过描写沈东美员外的山池,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仙郎偏好道,凿沼象瀛洲。 注释:这里“仙郎”指的是有仙风道骨的男子,“偏好道”表示他喜欢道家的思想。“凿沼”是指挖一个池塘,“象瀛洲”是指仿照传说中的蓬莱仙境。 2. 鱼乐随情性,船行任去留。 注释:这里的“鱼乐”指的是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游动,享受着大自然的美
【注释】 ①招提:即招提寺,佛教寺庙名。山顶:指灵隐寺。 ②下界:指人间世界。不相闻:听不见消息、信息。 ③清汉:天上银河。 ④钟声和白云:佛寺的钟声与白云相应。 ⑤观空静室:指禅房,是修行者静心打坐的地方。掩:遮蔽。 ⑥行道众香焚:指僧侣们烧香念经。行道:佛教语,指修持佛法的行为。 ⑦西来驾:指佛教徒的车子。人天:佛教语,指凡夫俗子。日未曛:天色还未暗下来。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