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炎武
【诗句】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译文】 偶尔来到湖上已经三年了,就可以在湖边安享晚年。赤米白盐还够吃,青山绿野也无需追求。傍晚时分驾车遇见陶潜(元亮),春季骑马又遇到谢灵运(少游)。和飞禽走兽一样生活在野外我不忍心,车轮的痕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形成的。 【注释】 - 偶来:偶尔来。
京口 其一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注释: 1.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市一带。 2. 异时:将来。 3. 留都:即南京,当时作为江南的首府。 4. 左辅:辅佐,辅助。 5. 苏松:指苏州和松江地区,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6. 陆海:指水陆交通枢纽,也泛指经济繁荣的地区。 7. 襟提
瞿公子元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赠之 瞿公子,行色匆匆南去,又东还。吴山越水尽行尽,万里一身天地外。 五年方寸虎豺间,心系故园梦难圆。崖门浪拍行人舸,桂岭云遮驿使关。 望长安犹不见君颜,何时重逢访慈颜? 赏析: 此诗是诗人顾炎武为送别友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瞿公子远赴桂林却未能如愿的场景,并通过对其旅途经历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关切。首句“瞿公子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闻啸”为题,表达了对唐朝中兴时期名臣良将的赞美之情。首联点明主题:听说今天皇上正在中兴。颔联指出:二京(京城长安、东都洛阳)都盼望着皇帝能够到那里去巡游。颈联指出:四海都希望与敌人同仇敌忾。尾联指出:消灭叛乱必须依靠名将,尊崇天子要依赖列侯。 【答案】 中兴自福州。二京皆望幸,四海愿同仇。灭贼须名将,尊王仗列侯
【赏析】 本篇写于作者晚年。诗人以八尺长的小船,在秋风中飘浮,从白帝城到江东一带游览,写下这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船行之速,“八尺孤帆一叶舟”,写其行速之快;次联写所经之地,“相将风水到今秋”,写其游历的地域之广;第三联写寻访故地,“曾来白帝寻先主”,写其寻访刘备的旧迹;第四联写问及友人,“复走江东问仲谋”,写其问及孙权的往事。最后两联是抒发感慨之情,“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1) 理解诗句内容,体会其情感;把握诗意,揣摩表达效果。注意结合全诗概括总结每句诗的意思:先朝亦复愁元昊,臣子何人似范公。已见干戈缠海内,尚留冠佩托江东。含霜晚穗遗田里,噪日寒禽古庙中。吾欲与公筹大事,到今忧乐恐无穷。“吾欲与公筹大事”是说作者希望范文正公的事迹能成为后人的典范来学习。“到今忧乐恐无穷”是说作者对国家前途的忧虑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送君孤棹上长淮:在淮河上送你,你乘着一叶孤舟去远行。 2. 千里谈经意不乖:虽然距离遥远,但是谈论佛法(经)的意愿没有违背。 3. 卜宅巳安王考兆:选择了一个适合居住的地方,这地方预示着你的未来会顺利。 4. 携书还就故人斋:带着书籍回到你的老朋友那里。 5. 檐前映雪吟偏苦:屋檐下映着雪光,你在吟诗时感到有些辛苦。 6.
【诗句释义】 典得山南半亩居,偶因行药到郊墟。 依稀玉座浮云里,落莫金茎淡日初。 塔葬属支城外土,营屯塞马𣪫中庐。 犹馀伯玉当年事,每过陵宫一下车。 【译文】 我典得山南半亩宅院,偶尔因采药而来到郊外墟地。 隐约如玉座浮云中的神仙,落寞金茎上初升的太阳。 塔葬在属支城外的墓地,军营驻扎在塞马𣪫的村落。 还留着伯玉当年的事情,每次路过陵墓宫殿都要下车。 【赏析】 首联“典得山南半亩居
这首诗是赠给刘教谕永锡的,描述了作者与刘教谕之间的深厚友谊。下面是逐句释义: 1. 栖迟十载五湖湄(栖迟:逗留、停留): 在五湖之滨逗留了十年时间。湄:水边。 2. 久识元城刘器之(久识:长时间认识或了解)。 3. 百口凋零馀仆从(百口:全家。凋零:衰败。馀仆从:剩余的仆人和随从。):全家人都离世了只剩下仆人和随从。 4. 一身辛苦别妻儿(一身:指自己。辛苦:辛劳困苦。别:离别。妻儿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的能力。 此题默写时,注意易错的字词:霄、皋、宠、尚父。 【答案】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