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今天子,中兴自福州。
二京皆望幸,四海愿同仇。
灭麌须名将,尊王仗列侯。
支方传尺一,不觉泪频流。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闻啸”为题,表达了对唐朝中兴时期名臣良将的赞美之情。首联点明主题:听说今天皇上正在中兴。颔联指出:二京(京城长安、东都洛阳)都盼望着皇帝能够到那里去巡游。颈联指出:四海都希望与敌人同仇敌忾。尾联指出:消灭叛乱必须依靠名将,尊崇天子要依赖列侯。
【答案】
中兴自福州。二京皆望幸,四海愿同仇。灭贼须名将,尊王仗列侯。
闻道今天子,中兴自福州。
二京皆望幸,四海愿同仇。
灭麌须名将,尊王仗列侯。
支方传尺一,不觉泪频流。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以“闻啸”为题,表达了对唐朝中兴时期名臣良将的赞美之情。首联点明主题:听说今天皇上正在中兴。颔联指出:二京(京城长安、东都洛阳)都盼望着皇帝能够到那里去巡游。颈联指出:四海都希望与敌人同仇敌忾。尾联指出:消灭叛乱必须依靠名将,尊崇天子要依赖列侯。
【答案】
中兴自福州。二京皆望幸,四海愿同仇。灭贼须名将,尊王仗列侯。
【注释】 尚录文侯命:还记载着文侯的命令。 深虞雒(luò)邑(yì):深深忧虑洛阳。 千秋:一千年。指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焚烧洛阳城。 悬国耻:悬挂在国家的耻辱柱上。 一旦:一天。 表军功:显示军功。 踏鞠:踢球。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 乘轩:乘坐华贵的车。 比:比拟,这里用比喻。 君王:指汉献帝刘协。 多倚托:多次依靠。 先与赋彤弓:首先赐给他彤弓。彤弓,大红色的弓。 【赏析】
【注释】: 白羽:指弓箭。扬州:古州名,今江苏扬州。黄旗:汉时将军的旗帜,这里指唐军。石头:地名,在江苏南京城西。六双:形容雁阵之多。千里射蛟浮: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河上三军合:指渡过长江后的军队会合。神京:指京城长安。祖生:指祖逖,晋朝人,曾在北方抗击过胡人的入侵。击楫:拍着船桨。正中流:意为正好赶上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诗人在江南看到北方军队渡江作战的情景
【注释】: 感事 其六:诗题。感,感慨、感叹之意;事,指时事或国事。 自昔南朝地:从古至今,指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先后存在于长江下游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常称北府雄:常被称赞为英勇善战的地方,北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军事重镇,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六军多垒日:意思是说军队驻扎得密集,军营里到处是壁垒。 万国鼓鞞中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清跸郊宫寂,春游苑籞荒。 -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鸣钟击鼓以清道,以示肃静。 - 郊宫:郊外的宫殿。 - 寂、荒:寂静和荒芜。 - 这句表达了皇帝出行时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寂静和荒芜的景象。 2. 城中屠各虏,殿上左贤王。 - 城中:指朝廷或皇宫所在地。 - 屠各虏:屠各族,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殿上:指宫廷中的殿堂。 - 左贤王:汉朝的一种封号
【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2.江月:即长江月色。 3.李白楼:李白曾居此,故称。 4.坞壁三山:指南京西南的钟山,山上有三座山峰。 5.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合称为“六代”。 6.池台:指建康城中的宫殿、园林等建筑。 7.长安:古时对京城的美称。 8.帝王州:指建康一带。 【赏析】 《金陵杂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解析】 此为《咏史二首》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汉高祖刘邦,后四句写晋武帝司马炎。“上宰”即“皇帝”,“专征”是说皇帝亲自出征,“指大江”指代长江。“出关”是说从函谷关出走,“收汉卒”,是说自己率领着一批汉军士卒。“分陕”是说将关中分为两个部分,“寄周邦”是指自己将统治中心放在了西周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日气生元甲”指太阳初升之时,天象显示了元帝即位,“云祥下赤幢”,指祥瑞之物降落
【注】 膺:承担;主鬯:主持祭祀;宗社:指国家或朝廷,也指社稷。三亳: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二斟:斟酒,比喻分封诸侯。百六:古人认为天人相应,天有灾害,人亦随之,此指天意。 【赏析】 《感事》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玄宗受禅即位,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的原因。颈联写肃宗对安禄山、史思明用兵的打算。尾联写诗人对唐室衰亡的忧虑。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叙事清楚
【注释】: 缟素:白色丧服。称先帝:指为先帝守孝。春秋:借指时令。大复仇:《春秋》中鲁隐公被郑庄公杀害,其后人鲁桓公在祭天时向上天告发此事,以报父仇。玉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等神灵时用的文书,用玉制成。诸侯:指各地的国君。六军:周武王分封六位诸侯国,各派一军驻守京师,称为六军。神州:这里泛指国土。【赏析】: 《感事》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吊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心
诗句: 还记得尚书巷,于今六十年。 译文: 我还记得尚书巷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了。 注释: 1. 尚书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一个古老街道。 2. 于今:现在,即现在。 3. 六十年:指从顾炎武记事起至现在的六十余年时间。 4. 功名:此处指个人的成就和名声。 5. 驾部:古代的官职之一,负责车马管理,这里泛指官场生涯。 6.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祭品的器具
译文: 听闻阿骨打已经入侵燕山, 在诸陵之下搭建了帐篷,六郡之间烽烟四起。 边军戒备森严但迟迟不发动进攻, 驿站的使者一去而空回。 登上江楼远望,黄河犹如玉门关。 注释: 1. 传闻:听说。 2. 阿骨打: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3. 今已入燕山:现在阿骨打已经占领燕山。 4. 毳幕:指帐篷。 5. 诸陵下:诸陵(指金国皇宫)下。 6. 狼烟六郡间:六郡之地,都有战火,到处是烽火连天。
【注释】 李定:即李德裕,唐宪宗时宰相。延平:地名。 赍至:携带着到达。御札:皇帝的诏书。 身留绝塞:在边塞留了下来。 梦在行朝:梦见朝廷。执戟班:拿着武器值班。 一听纶言:听到皇上的诏令。 收京:收回京城。翠华:指唐玄宗所乘的龙车。 【赏析】 这首诗写李德裕自延平回朝后,接到皇帝的诏书,心中充满感慨。 第一句“春风一夕动三山”,是说春风一到,就刮遍了整个大地。“三山”,指蓬莱、方丈
【诗句】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译文】 偶尔来到湖上已经三年了,就可以在湖边安享晚年。赤米白盐还够吃,青山绿野也无需追求。傍晚时分驾车遇见陶潜(元亮),春季骑马又遇到谢灵运(少游)。和飞禽走兽一样生活在野外我不忍心,车轮的痕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形成的。 【注释】 - 偶来:偶尔来。
京口 其一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注释: 1.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市一带。 2. 异时:将来。 3. 留都:即南京,当时作为江南的首府。 4. 左辅:辅佐,辅助。 5. 苏松:指苏州和松江地区,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6. 陆海:指水陆交通枢纽,也泛指经济繁荣的地区。 7. 襟提
寄题贞孝墓后四柿 四柿先人种,旁临一亩池。 霜雕萱草色,日映女贞枝。 旧业从飘荡,非材得憖遗。 清阴常不散,勿使众禽窥。 注释: 1.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通过描绘四柿(柿子)的生长环境和特性,表达了作者对先人的思念之情和对家族未来的担忧。 2. 第一句“四柿先人种”表明了四柿是由先人种下的,象征着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 3. 第二句“旁临一亩池”描述了四柿种植在一亩池塘边
诗句注释: 二纪心如昨,诗来觉道同。 微禽难入海,寒木久生风。 谷口青门外,沙头白蚬东。 不知耆旧里,何处有庞公。 译文: 二十年前我的心依然如此坚定,诗歌让我感觉到我们的共同之处。微禽难以飞入大海,寒冷的树木在长时间里生长出风。谷口的青门外,沙头的白蚬东。不知道年长的前辈们在哪个地方,哪里有庞公?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朋友重逢时的心情。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经历
【注释】 乃心:指康乃心。合阳:今河南合阳县,位于黄河中游的陕县境内。子夏:即卜商(公元前507年~前420年),字子夏,孔子弟子,鲁国人。康乃心是卜商的学生。看书室:指子夏读书的地方。雷首:《山海经》载,雷首山在今陕西华阴市东。禹门:即龙门山,因大禹治水而得名。《尚书·禹贡》:“导河积石,至于龙门”。 【赏析】 此诗写景抒情,表达了对友人归隐山林、远离尘世的向往和钦敬之情。 “子夏看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