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的能力。
此题默写时,注意易错的字词:霄、皋、宠、尚父。
【答案】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默写的能力。
此题默写时,注意易错的字词:霄、皋、宠、尚父。
【答案】
青骹初下赤霄空,千里江山一击中。
忽见晴皋铺白草,顿令凉野动秋风。
当时遂得荆文宠,佐运终成尚父功。
试向平芜看猎火,六双还在上林东。
【注释】 尚录文侯命:还记载着文侯的命令。 深虞雒(luò)邑(yì):深深忧虑洛阳。 千秋:一千年。指东汉末年董卓作乱,焚烧洛阳城。 悬国耻:悬挂在国家的耻辱柱上。 一旦:一天。 表军功:显示军功。 踏鞠:踢球。古代的一种球类游戏。 乘轩:乘坐华贵的车。 比:比拟,这里用比喻。 君王:指汉献帝刘协。 多倚托:多次依靠。 先与赋彤弓:首先赐给他彤弓。彤弓,大红色的弓。 【赏析】
【注释】: 白羽:指弓箭。扬州:古州名,今江苏扬州。黄旗:汉时将军的旗帜,这里指唐军。石头:地名,在江苏南京城西。六双:形容雁阵之多。千里射蛟浮:形容射箭技艺高超。河上三军合:指渡过长江后的军队会合。神京:指京城长安。祖生:指祖逖,晋朝人,曾在北方抗击过胡人的入侵。击楫:拍着船桨。正中流:意为正好赶上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边塞诗,写的是诗人在江南看到北方军队渡江作战的情景
【注释】: 感事 其六:诗题。感,感慨、感叹之意;事,指时事或国事。 自昔南朝地:从古至今,指历史上的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南朝包括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它们先后存在于长江下游和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常称北府雄:常被称赞为英勇善战的地方,北府是南朝刘宋时期的军事重镇,在今江苏南京附近。 六军多垒日:意思是说军队驻扎得密集,军营里到处是壁垒。 万国鼓鞞中
诗句解释与注释: 1. 清跸郊宫寂,春游苑籞荒。 - 清跸:指皇帝出行时鸣钟击鼓以清道,以示肃静。 - 郊宫:郊外的宫殿。 - 寂、荒:寂静和荒芜。 - 这句表达了皇帝出行时周围的环境显得异常寂静和荒芜的景象。 2. 城中屠各虏,殿上左贤王。 - 城中:指朝廷或皇宫所在地。 - 屠各虏:屠各族,古代北方的一个民族。 - 殿上:指宫廷中的殿堂。 - 左贤王:汉朝的一种封号
【注释】 1.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 2.江月:即长江月色。 3.李白楼:李白曾居此,故称。 4.坞壁三山:指南京西南的钟山,山上有三座山峰。 5.六代:南朝宋、齐、梁、陈四朝建都于建康(今南京),合称为“六代”。 6.池台:指建康城中的宫殿、园林等建筑。 7.长安:古时对京城的美称。 8.帝王州:指建康一带。 【赏析】 《金陵杂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的一组七言绝句,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一首。
【解析】 此为《咏史二首》其一。诗的前四句写汉高祖刘邦,后四句写晋武帝司马炎。“上宰”即“皇帝”,“专征”是说皇帝亲自出征,“指大江”指代长江。“出关”是说从函谷关出走,“收汉卒”,是说自己率领着一批汉军士卒。“分陕”是说将关中分为两个部分,“寄周邦”是指自己将统治中心放在了西周的都城长安(今西安)。“日气生元甲”指太阳初升之时,天象显示了元帝即位,“云祥下赤幢”,指祥瑞之物降落
【注】 膺:承担;主鬯:主持祭祀;宗社:指国家或朝廷,也指社稷。三亳:古地名,在今河南商丘。二斟:斟酒,比喻分封诸侯。百六:古人认为天人相应,天有灾害,人亦随之,此指天意。 【赏析】 《感事》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首联写玄宗受禅即位,唐王朝开始走向衰落。颔联承上启下,指出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的原因。颈联写肃宗对安禄山、史思明用兵的打算。尾联写诗人对唐室衰亡的忧虑。全诗语言明白晓畅,叙事清楚
【注释】: 缟素:白色丧服。称先帝:指为先帝守孝。春秋:借指时令。大复仇:《春秋》中鲁隐公被郑庄公杀害,其后人鲁桓公在祭天时向上天告发此事,以报父仇。玉册:古代帝王祭祀天地、山川等神灵时用的文书,用玉制成。诸侯:指各地的国君。六军:周武王分封六位诸侯国,各派一军驻守京师,称为六军。神州:这里泛指国土。【赏析】: 《感事》是一首五言古诗。作者借吊古讽今,抒发自己忧国忧民之心
诗句: 还记得尚书巷,于今六十年。 译文: 我还记得尚书巷这个地方,现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了。 注释: 1. 尚书巷: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的一个古老街道。 2. 于今:现在,即现在。 3. 六十年:指从顾炎武记事起至现在的六十余年时间。 4. 功名:此处指个人的成就和名声。 5. 驾部:古代的官职之一,负责车马管理,这里泛指官场生涯。 6. 俎豆:古代祭祀时用于盛放祭品的器具
译文: 听闻阿骨打已经入侵燕山, 在诸陵之下搭建了帐篷,六郡之间烽烟四起。 边军戒备森严但迟迟不发动进攻, 驿站的使者一去而空回。 登上江楼远望,黄河犹如玉门关。 注释: 1. 传闻:听说。 2. 阿骨打:金国开国皇帝完颜阿骨打。 3. 今已入燕山:现在阿骨打已经占领燕山。 4. 毳幕:指帐篷。 5. 诸陵下:诸陵(指金国皇宫)下。 6. 狼烟六郡间:六郡之地,都有战火,到处是烽火连天。
【赏析】 本篇写于作者晚年。诗人以八尺长的小船,在秋风中飘浮,从白帝城到江东一带游览,写下这首五言律诗。首联写船行之速,“八尺孤帆一叶舟”,写其行速之快;次联写所经之地,“相将风水到今秋”,写其游历的地域之广;第三联写寻访故地,“曾来白帝寻先主”,写其寻访刘备的旧迹;第四联写问及友人,“复走江东问仲谋”,写其问及孙权的往事。最后两联是抒发感慨之情,“海上鱼龙应有恨,山中草木自生愁”
瞿公子元錥将往桂林不得达而归赠之 瞿公子,行色匆匆南去,又东还。吴山越水尽行尽,万里一身天地外。 五年方寸虎豺间,心系故园梦难圆。崖门浪拍行人舸,桂岭云遮驿使关。 望长安犹不见君颜,何时重逢访慈颜? 赏析: 此诗是诗人顾炎武为送别友人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瞿公子远赴桂林却未能如愿的场景,并通过对其旅途经历的描写,传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关切。首句“瞿公子
这首诗是监纪对游粤诗的回应。监纪在诗中表达了他对广州之行的回忆和感慨,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 诗句注释: - 监纪示游粤诗:这是监纪对游粤诗的回应。 - 知君前自广州来:这是监纪对游粤诗作者的问候。"知君"是对游粤诗作者的称呼,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和了解。"前自广州来"则表示对方是从广州来的。 - 泷水孤云万壑哀:这是监纪对广州之行的感受。"泷水孤云"是监纪对广州的印象
京口,这座见证了历史沧桑的城市,如今仍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人的目光。诗的开篇“东吴北翟战争还”,描绘了京口昔日的辉煌与战火的洗礼,东吴(孙吴)与北方的翟人(古代少数民族)之间的战争让这座城市再次回到了历史的舞台。 颔联“天府神州百二关”,则展现了京口的战略地位,它不仅是连接南北的重要门户,更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这里的百二关指的是天险地势,象征着不可逾越的屏障。然而
京口 其一 异时京口国东门,地接留都左辅尊。 囊括苏松储陆海,襟提闽浙壮屏藩。 漕穿水道秦隋迹,垒压江干晋宋屯。 一上金山览形胜,南方亦是小中原。 注释: 1. 京口:古地名,今江苏镇江市一带。 2. 异时:将来。 3. 留都:即南京,当时作为江南的首府。 4. 左辅:辅佐,辅助。 5. 苏松:指苏州和松江地区,这里泛指江浙一带。 6. 陆海:指水陆交通枢纽,也泛指经济繁荣的地区。 7. 襟提
【诗句】 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赤米白盐犹自足,青山绿野故无求。柴车向夕逢元亮,款段乘春遇少游。鸟兽同群终不忍,辙环非是为身谋。 【译文】 偶尔来到湖上已经三年了,就可以在湖边安享晚年。赤米白盐还够吃,青山绿野也无需追求。傍晚时分驾车遇见陶潜(元亮),春季骑马又遇到谢灵运(少游)。和飞禽走兽一样生活在野外我不忍心,车轮的痕迹不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才形成的。 【注释】 - 偶来:偶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