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乌夜号 层波隔梦渚,一望青枫林。 有鸟在其间,达晓自悲吟。 是时月黑天,四野烟雨深。 如闻生离哭,其声痛人心。 悄悄夜正长,空山响哀音。 远客不可听,坐愁华发侵。 既非蜀帝魂,恐是桓山禽。 四子各分散,母声犹至今。 【注释】 - “乌夜号”:指诗人在夜晚独自吟唱的诗歌。 - “层波隔梦渚”:“层波”形容波涛层层叠叠,“梦渚”指的是水边的小洲,比喻诗人身处遥远的地方,无法入睡。 - “青枫林”
石渚 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 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回野煤飞乱,遥空爆响闻。 地形穿凿势,恐到祝融坟。 注释: 1. 古岸陶为器 - 古代的岸边被用来制作陶器,这里指的是用当地的材料制作器皿。 2. 高林尽一焚 - 高耸的树林全部燃烧殆尽。 3. 焰红湘浦口 - 火焰染红了湘江的入口。 4. 烟浊洞庭云 - 烟雾混浊,遮蔽了洞庭湖的云彩。 5. 回野煤飞乱 - 田野上的煤炭四处飞扬。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并分析诗歌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以及思想主旨。首先读懂诗句意思,把握其大意;然后结合具体语境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要联系诗中的意象和表达的手法来分析。最后根据分句划分诗意,指出重点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每句的大意,最后归纳总结出诗句的意境和作者的感情。 【答案】 译文:嬴女离开秦国宫阙,她驾着琼笙飞上碧天。在凤台之上烟雾缭绕
同郑相并歌姬小饮戏赠裙子拖曳着六幅湘江水,鬓发耸立如同巫山一段云。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 胸前瑞雪灯斜照,眼底桃花酒半醺。 不是相如怜赋客,争教容易见文君。 译文: 1. 裙子拖曳着六幅湘江水,鬓发耸立如同巫山一段云。 注释:裙子拖曳着六幅湘江水,形容女子裙摆宽大,像湘江的水一样流淌;鬓发耸立如同巫山一段云,形容女子的发丝高挽,犹如巫山上的云彩一般。 2. 风格只应天上有
【注释】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 这里描写的是南国的美丽女子,她们的身材纤细,舞动起来非常轻盈。 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在秋天的傍晚,宴会上的女子们穿着华丽的衣服,挥动着衣袖,如同云雨一般飘逸。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 女子们翩翩起舞的样子像兰花一样娇美,动作流畅如同游动的龙。 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越国的美女已经结束了舞蹈
诗句解析 【其一】 - 野水晴山雪后时:描绘了一幅雪后的山水图。 - 独行村落更相思:表达了作者在村落中独自一人行走,更加深切地思念远方的朋友。 - 无因一向溪头醉:没有机会到溪边饮酒沉醉,意味着无法享受与朋友相聚的快乐。 - 处处寒梅映酒旗:寒梅在冬日里盛开,而这里的梅影仿佛是酒旗的倒影,暗示着朋友间的欢聚。 译文 【其一】 雪后天晴时,溪边的山水间。 独自一人走村落,更加思念友人。
【注释】 (1)横吹曲辞:唐教坊曲,属大曲。本为西域曲调,后传入中原,成为汉、魏、南朝乐府所常用,至唐代更为普遍。其内容多写男女爱情。 骢马:骏马。 权奇:奇特。 势未知:不知如何运用。 躞蹀(xiè dié):小步快走,指骏马疾驰。 渥(wò)洼(wā):肥壮貌,此处指马。 苍龙儿:古代传说中龙的子嗣。这里借指良种马。 穆满:传说中的天帝名。不再活:不生息。 昆阆(kūn lǎng)
闻笛 冉冉生山草何异,截而吹之动天地。望乡台上望乡时,不独落梅兼落泪。 译文: 山中的草儿缓缓生长着,被风吹拂的样子和普通的草木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当它被截下来后用嘴吹奏时,却能触动天地间的一切。在望着家乡的台上,每当想起家乡的时候,心中不禁涌上一股悲伤,泪水止不住地流下。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写山中草儿被吹奏时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运用了“冉冉生山草何异”这一对比手法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平湖茫茫春日落,危樯独映沙洲泊”,意思是:春天的平湖在夕阳下显得无边无际,一叶扁舟孤零零地停泊在江中的沙洲上;“上岸闲寻细草行,古查飞起黄金鹗”,意思是:我登上岸来,漫步寻找嫩绿的细草,只见一只黄色的大鸟展翅飞起。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船上看到春天美丽的景色时,作者感到十分愉快,于是决定上岸去欣赏一番。他沿着河岸走,找一块草地休息。突然
【注释】 落帆:指船在水上行走,船帆降落。 二绝:诗的第二首。 水浮秋烟沙晓雪,皎洁无风灯影彻:水面飘浮着秋天的烟雾,沙洲上早晨铺满了洁白的霜花,江面上没有风,灯光倒映着月亮的影子。 海客云帆未挂时,相与缘江拾明月:海客乘着云朵驶向远方时,我和同伴们一起沿着江边捡拾那一轮明亮的月光。 赏析: 这首小诗描写了江上行船和江畔赏月的两种情趣。前一首写江行的夜景;后一首写江畔的赏月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