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意,并按要求作答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时,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诗的标题是什么,注释的内容有哪些等。同时,要注意结合诗句中的关键字词来体会诗意。“春晚”是这首诗的标题,“春晚”是指农历正月初三,也就是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思乡之客空凝颦”,思乡之客即诗人自己。他站在江边树旁久久地凝望天边的春光,却因思乡而愁眉不展。“天边欲尽未尽春”,天边的春天已经快要结束了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七言古诗,描绘了王内人弹奏琵琶的场景。全诗共八句,每句均描绘了一幅画面,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琵琶音乐的美丽与哀愁。 首先来看第一句:“檀槽一曲黄钟羽,细拨紫云金凤语。”这句诗描述的是琵琶演奏的场景,檀木制成的琴槽上奏出了悠扬的乐曲,音符像黄钟大吕的旋律一样,又似紫霞般飘渺,又如凤凰展翅高飞。这里的“黄钟”指的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乐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此诗首句“西风静夜吹莲塘”,描绘了一幅秋夜月下的莲塘图景。第二句“芙蓉破红金粉香”,以“芙蓉破”写花苞初绽,又用“红”字形容其色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 喧江雷鼓鳞甲动,三十六龙衔浪飞。 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注释: 1. 竞渡时在湖外:在竞渡活动中,有时会在湖外进行比赛。 2. 雷奔电逝三千儿:形容雷声和闪电的速度非常快。 3. 彩舟画楫射初晖:形容彩船如画般美丽,在阳光下闪耀。 4. 喧江雷鼓鳞甲动:形容江面上的雷鼓声如战马奔腾,激起波浪。
秋色满水国,江湖兴萧然。 氛埃敛八极,万里净澄鲜。 涔浦纵孤棹,吴门渺三千。 回随衡阳雁,南入洞庭天。 早闻陆士龙,矫掌跨山川。 非思鲈鱼脍,且弄五湖船。 暝泊远浦霞,晓饭芦洲烟。 风流访王谢,佳境恣洄沿。 霜剪别岸柳,香枯北池莲。 岁华坐摇落,寂寂感流年。 明朝即漂萍,离憾无由宣。 相思空江上,何处金波圆。 将这首诗逐句翻译为中文: 诗句 1. 秋色满水国,江湖兴萧然。 -
黄陵庙 【注释】: 1. 黄陵:即湘水,是湘江的别称。 2. 莎草春:指湘水的春天。湘水在湖南长沙以下,两岸长满了莎草。 3. 黄陵女儿:指神话传说中舜帝的两个妻子娥皇、女英。她们住在湘水流域,后来成为虞舜的配偶。 4. 茜裙新:形容女子穿着的新裙子。 5. 轻舟短棹唱歌去:轻舟和短桨划船的声音。 6. 水远山长愁杀人:水波悠远,山峦连绵,使人感到忧愁到了极点。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小诗
洞庭遇秋 尘愁老来颜,久与江山隔。 逍遥澄湖上,洗眼见秋色。 凉波弄轻棹,湖月生远碧。 未减遥客情,西望杳何极。 译文: 年老的我,面容带着岁月的痕迹,已经很久没有与家乡的山水为邻了。在澄净的湖面上逍遥自得,看着眼前秋天的景色。凉爽的波浪轻轻拍打着船桨,湖上的月光映照出远处的碧水。虽然心中没有减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但向西望去,却看不到尽头。 注释: 1. 尘愁老来颜:尘愁
【注释】 1. 萍蓬:比喻飘泊不定。 2. 天末:天涯,指遥远的天边。 3. 冷眼:冷漠的目光。 4. 楚水秦天:泛指中原地区。 5. 峥嵘:形容波涛汹涌的样子。 6. 三年音信凝颦外:意思是说整整三年没有听到他的音信。 7. 白发生:头发变白。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抒发作者对远方亲人深切思念之情的诗篇。诗人通过描述自己孤独的境遇,以及寄给远方亲人的信被多次退回的情境
注释: 中秋夜南楼赠别友人海上一轮明月升空,海面上银波滚滚。 湖面倒映着明亮的月亮,高楼沐浴着月光。 我高声吟咏诗歌却没有醇酒相陪,只好贱价购买清秋的月色。 水冷鱼虾也沉默无声,星星在高空中闪烁。 在这异地他乡,今夜我作为客人独自赏月,对着这美景心中充满了愁绪。 译文: 海上升起一轮明月,海浪翻滚如银浪翻滚。湖面倒映着明亮的月亮,高楼沐浴着月光。我高声吟咏诗歌却没有醇酒相陪
【注释】 恼自澄:恼恨自己。 常闻:常常听说。 天女会:仙女们聚会的盛会。 玉指散天花:用美玉般的手指在空中洒落天花。 莫遣:不要让。 春风里:春风中的景色。 红芳:红花。 点袈裟:给僧衣上点缀红花。 【赏析】 此诗为《嘲风》组诗中第一首,诗人以天女散花比喻僧人的袈裟上点缀红花,讥讽僧人打扮过于华丽,不似真正的出家人。 开头两句是写“天女”聚会。在诗人看来,天上的仙女们聚在一起,应该是很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