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士铨
苏武持节 一样古人才调,甚富贵难相较,浑不是、写麟台容貌。 画凌烟脸脑。 烛三条,冰一条,谁家史席红妆绕。 甚处经帷女乐飘。 愁鬓刁。 骚,半生来送,穷,文十易稿。 注释:一样古人才调,指苏武等人的才气与古代贤才相匹敌,但富贵难相较,表示他们虽才华横溢却难以与富贵之人相比肩。浑不是、写麟台容貌,表示他们虽然有才华,但并未被用来描绘或赞美麒麟阁上的画像或肖像。画凌烟脸脑
诗句释义与赏析: 史可法祠联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切怀念与崇高敬意。下面是逐句的详细解释与赏析: - 心痛鼎湖龙,一寸江山双血泪: - “心痛”表达了极度悲痛的情感。 - “鼎湖龙”,指的是历史上的帝王或重要人物的象征,这里可能指代史可法。 - “一寸江山双血泪”意味着在这片土地上,有两位英雄(可能是史可法和他的战友)牺牲了自己的生命,留下了满地的血和泪水。这里的“血泪”不仅描述了战争的残酷
【注释】 史可法:明朝末年的民族英雄,抗清名将。 读生:读史; 生前浩气之歌:指歌颂史可法的《正气歌》。 废书而叹:放下书本而叹息。 结再世孤忠之局:在坟墓前结束忠臣孤独一生的命运。 结:结集、结束; 再世:后世,死后; 孤忠:孤苦忠贞; 过墓兴哀:到墓地悼念亡故之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的七言律诗。上句“读生前浩气之歌,废书而叹”是说读到史可法的《正气歌》时,不禁废书长叹
【注释】 至:极。至乐:最快乐的事。莫:没有。教子:教育孩子。寡:少。智:智慧。习静:练习静坐。营:经营或操劳。养生:保养身体。 【赏析】 这首诗是告诫人们读书、教子、习静、养生等人生要事的重要性。作者认为,读书是最快乐的事,而教育孩子则更是必不可少的任务;学习知识需要少一点杂念和杂务的干扰,才能专心致志地学习;而养身则要求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操劳和应酬,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译文】 文字何以能长久?身后无虚名。 元气凝结在纸上,留有真性情。 读书确有收获,落笔当独立行。 数语立坚壁,寸铁排天兵。 苟非不朽之物,谁复输精诚? 入隐出以显,卓荦为光明。 庶几待来者,神采千年生。 【注释】 1. 文字何以寿:指文字能够流传多久。 2. 身后无虚名:意为即使死后也无需担心名声虚妄。 3. 元气结纸上:指文字凝聚着作者的心血和精神。 4. 真性情:真实、真诚的性格和情感。
这首诗是苏轼在儋州所作,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首先来看诗句: - 有田不归,如江水,东坡亦可怜者。村村啼布谷,正留犁风起,僧衣全画。 注释:有田地而不回家去,就像江水一样流,东坡居士也可怜。村村都在叫布谷鸟,正留着犁地的风起,僧人的衣服都画满了图。 赏析:这里用“江水”比喻自己的心境,表示自己像江水一样流动不息,不受拘束。而“村村啼布谷”,则表现了乡村的生活氛围
《梅花岭吊史阁部》是清代文学家舒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通过描写南明局势和史可法督师殉难之事,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景仰、惋惜和悼念之情。下面将逐句进行释义并附上赏析: 1. 诗句释义:号令难安四镇强,甘同马革自沉湘。(首联) - 注释:号令难以安定四处的叛乱,我甘愿如同马革裹尸一般自沉长江。 - 赏析:这两句诗通过对比“号令”与“马革自沉”的情境,形象地展现了史可法在国家危难之际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全诗共68句,每句字数和韵脚都有所不同,因此需要逐句进行解析。 我们来看第一句“舟中读书”,这是整首诗的开头,也是整个诗歌的主题。在古代,读书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修养方式,而陆游则通过自己在舟中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求和对学问的追求。 我们看到第二句“束书厚疆圉,自固恐自陷。”这里,“束书”是指将书籍捆扎起来,以便阅读;“自固”则是自我约束的意思
出门 译文:你出门在外,何时能回来? 注释:出郭,指离家。愁思纷,指忧愁、思念纷至沓来。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送别时,对友人的归期充满了忧虑和不安。 归期若许长,去路日已远。 译文:希望你早日回到家乡,但路途越来越远。 注释:若许长,希望时间过得慢一些。日已远,表示距离越来越远。 赏析: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忧虑。他担心友人在外漂泊太久,无法尽快回到家乡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来何栖栖去草草,送君再出长安道。 - 注释: 为何你匆匆忙忙地离开了这里?又要去长安的大道上再次出发。 - 译文: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匆匆离开,你又要去长安的大道上再次出发了。 2. 柳条不似昔年青,秋气真随故人老。 - 注释: 柳树的枝条已经不再像往年那样青翠了,而你的秋气却依然随着你而变老。 - 译文: 柳树的枝条已经不像往年那样青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