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
剑池 剑池:在今江西鹰潭西南,相传为春秋时吴王阖闾葬其夫人于此。 山川宇宙来便有,岂信剑飞画作岩。 剑池四周群山环抱,天地间自然形成,难道真的如画卷中一般? 四字宣尼曾不语,惜哉佳境溷愚凡。 孔子也曾沉默不语,可惜如此美景却被愚昧的人玷污。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剑池的诗。全诗以剑池为描写对象,通过对剑池周围的山川、宇宙和孔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被破坏的惋惜之情。
【释义】 老鹰含着小虫子归回旧枝,群雏等待喂食,情态令人哀怜。看到这幅画不禁生起怜悯之心,应当有位好官员来关心它们的生活。 【译文】 老鹰叼着小虫回到旧树枝头,雏鸟们等着吃奶,神情很是可怜。看了这图画,我忍不住同情起来,应当有个好官来照顾这些小鸟。 【赏析】 《王谷祥春雏得饲图》是宋代画家刘松年的作品。此图描绘了一群幼小的雏鸡在老母鸡带领下觅食的情景。画面上
译文: 从七千里外的地方出发,历经十余朝才到达这里。 能够看出众人的心愿和目标是一致的,值得嘉奖的赏赐应当昭明。 注释: 1. 七千里外路迢遥:形容距离遥远。 2. 向十余朝兹八朝:表示经过十多位皇帝的统治后,最终到达这里。 3. 可识众心同一志:可以理解大家的意愿和目标是一致的。 4. 嘉哉行赏自宜昭:表示奖赏应当公正,应该让所有人都明白。赏析:
译文: 二十四日中秋夜晚,五更时分,木兰营里传下了军令。 我本来没有睡着,询问了战报,没想到今夜竟然真的看见军队的旗号。 赏析: 这首诗是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九月,清军平定金川之战胜利后,乾隆帝御制《平定两金川凯歌三十章》中的第四首。诗中“廿四”指八月二十四日,“中秋”指八月十五日中秋节。“木兰营”是指驻防成都的清军驻地,“递红旗”指的是军中传递命令的方式。诗人在夜间接到了命令
雨花台 据阜高台俯井闾,讲经因以得名诸? 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注释版: 雨花台,位于南京中华门南边,是一座秀丽的山岗,海拔约100米,长约3.5公里。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传礼授农算起,这里已有数千年的历史。雨花台不仅以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着游客,更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 维摩已是为糟粕,梁武真成拾唾余。 译文: 维摩诘已经沦为了无用之物,梁武帝却成了捡拾别人言论的人。 赏析:
射熊 寥萧玉宇拂秋风,掌样霜锋好射熊。 却笑汉皇犹赤帝,空输女子是英雄。 注释译文赏析 诗一: 寥萧(liáo xiāo):寥萧,指秋天。 玉宇:(yu)天空。 拂(fú)秋风:吹动秋风吹动着天幕。 掌样:手掌。 霜锋:指寒霜制成的刀剑。 射熊:打猎。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以及打猎的情景。首联“寥萧玉宇拂秋风”,描绘了秋天的天空和秋风。第二联“掌样霜锋好射熊”
过宝带桥有咏 金阊清晓放舟行,宝带春风波漾轻。 孔五十三易疏泄,涨痕犹见与桥平。 注释版 1. 金阊:地名,位于今苏州市区,因靠近金鸡山而得名。 2. 清晓:天刚破晓之时。 3. 放舟:划船出行。 4. 宝带:指苏州市内运河的一部分,因河两岸多宝塔而名。 5. 春风:春天的风。 6. 波漾轻:水面波动轻盈。 7. 孔五十三:指孔子第五十三代孙孔安国。 8. 疏泄:水流通畅。
诗句原文 清和渐觉绿阴稠,初听林间黄栗留。 笑我本非高逸者,双柑何必袭风流。 译文注释 清和渐觉绿荫浓密,初听林间黄栗声。 笑我并非超凡脱俗者,为何要学双柑般优雅? 赏析 这首《戏题听鹂馆》是乾隆皇帝在游览一处园林时所作,以轻松诙谐的口吻表达了自己对园林美景与世俗生活的矛盾心理。诗中通过对比“我”与“听鹂馆”中的景物,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欣赏以及对名利场的淡泊态度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赋得渔歌》。全诗共四句,每句都运用了生动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来描绘秋夜湖上的美丽景色。下面是逐句的解读和赏析: 第一句:“春水初生绿似油,新蛾泻影镜光柔。” “春水”指的是春天刚刚解冻的小河流,它开始流动时就像绿色的油一样闪闪发光,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新蛾”是指新生的小虫,它们在水面上滑行,就像是被镜子反射出来的美丽影子
注释: 1. 过蒙古诸部落:指的是作者经过蒙古的许多部落。 2. 猎罢归来父子围:打猎结束后,父子一起围坐在一起。 3. 露沾秋草鹿初肥:秋日的草地上,露水打湿了草叶,而小鹿刚刚吃饱,显得十分肥美。 4. 折杨共炙倾浑脱:在折下的杨柳树下共同烤火取暖,用浑脱(一种酒)作为燃料。 5. 醉趁孤鸿马上飞:趁着喝醉了的机会,骑上马追赶一只孤独的鸿雁。 赏析: 这首诗描述了一幅宁静而和谐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