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涉
尼父未适鲁,屡屡倦迷津。 徒怀教化心,纡郁不能伸。 一遇知己言,万方始喧喧。 至今百王则,孰不挹其源。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古代圣贤孔子未能在鲁国实现教育理想而深感遗憾的诗作。诗人以孔子为象征,表达了对知识传播和教化使命的渴望以及面对现实困境的无奈。诗中通过描绘孔子的困惑与挫折,以及对知己话语的感激,展现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诗人对上人的怀念之情,在诗中表达得十分真挚、细腻:二十年前,他与上人曾共度时光,如今却无机会相见了,只能通过回忆来缅怀上人的音容笑貌和教诲。 “二十年前不系身”,是说诗人与上人分别已久,二十年过去了,诗人没有机会回到上人的身边。“系”通“系”。 “草堂曾与雪为邻”,草堂,即茅屋。这里指上人居住的地方。诗人说他曾住在上人的茅屋内,与雪为伴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表达技巧及语言风格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注意理解诗句的内容和思想情感。比如“晓过函谷关”一句中的“晓”指的是早晨,而“函谷关”是秦地重要的关隘,所以这句诗的意思是:清晨我经过函谷关。接着要分析运用了哪些手法,如写景、抒情等,最后还要赏析表达效果。例如,“因韩为赵两游秦,十月冰霜渡孟津”,这句话中
注释: 云门天竺旧姻缘,临老移家住玉泉。 这是首诗的第一句,意思是说在云门山天竺寺的旧时姻缘中,我年事已高,现在要搬来住在这里。 早到可中涢南寺,免得翻经住几年。 这是诗歌的第二句,意思是说我如果早点来到中涢南寺,就不用在这里住上几年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晚年选择搬家的情景。他原本住在云门天竺寺,但现在年纪大了,需要搬到一个更安全、更舒适的新家。他在寻找合适的住所
竹里编茅倚石根,竹茎疏处见前村。 闲眠尽日无人到,自有春风为扫门。 注释译文赏析: 竹林里编着茅草,靠在岩石的根部,竹茎疏朗的地方可以看见前面的村庄。 闲适地躺了一整天,没有一个人来,只有春风在打扫门前
【注释】 骊:黑。颔(hàn):下巴,此处指龙的下巴。 珠:珍珠。众宝:各种珍宝。 须:须要。 君家:指你的家庭、家族。 万里驹: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寄意诗。诗人用骊(黑色)龙颔下的珍珠与世间的众宝作比,赞美了骏马的价值。全诗以“赠友人孩子”为题,意在勉励友人的孩子努力学习,将来要像千里马那样成为有用的人才。 首句写骊龙颔下的珍珠,次句写世上其他宝物;三
奉宣慰使鱼十四郎 年方二十众知名,孤鹤仪容彻骨清。 口传天语来人世,却逐祥云上玉京。 注释:年仅二十岁就闻名遐迩,如同一只孤独的鹤,仪态高雅,气质清新。口耳相传,天上的话语降临人间,仿佛是祥云托起的仙鹤升向玉京。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年轻有为、才华横溢的情景。他年纪轻轻就声名远扬,如同一只优雅的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他的才情并非仅仅停留在外表上,而是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传播到人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贾岛的名作《游西林寺》的第一、二、三句。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第一句:“十地初心在此身”,这里的“十地”,指的是佛教中的十地,代表着菩萨修行的不同阶段。而“初心”则是指修行者最初的心志和愿望。整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在这里(指西林寺)有着最初的愿望和决心。 第二句:“水能生月即离尘”,这句话的意思是水可以生出月亮,但同时也会带走尘世的纷扰。这里运用了比喻的手法
【注释】白鹿:指隐士。兰若(lǎorú):寺院。 【赏析】这首诗是写白鹿先生隐居之地的清幽。首句写他隐居的地方离京城只有十里路,在竹荫下流水环绕的回廊里;第二句写满城的官宦人家都知道他在那里,而且每每呼唤同游的人时都说道忙忙碌碌。 诗的首句“只去都门十里强”,说白鹿先生隐居的地方,距京城只有十里左右,可见诗人对白鹿先生的崇敬。这一句中“十里”一词,也隐含着诗人与白鹿先生交往之密切
注释:突然收到你寄的新诗,吟诵着近作的诗歌,其中的韵脚来自碧云词。 我很高兴登高而愁已散去,然而登舟时却遗憾不能及时渡过江水。 赏析:诗人在接到九弟新诗后,兴奋之情溢于言表,于是即景吟咏,以抒发对弟弟的怀念之情。“启”字是书信用语,意为打开、拆开。 首句中的“忽”字表明了诗人收到新诗的心情,随即便开始吟读,可见诗人对弟弟新诗的重视。颔联写自己收到新诗后的喜悦心情,也透露出自己的孤独与寂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