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甫
道李秀才入军 弱柳贞松一地栽,不因霜霰自难媒。 书生只是平时物,男子争无乱世才。 铁马已随红旆去,同人犹著白衣来。 到头功业须如此,莫为初心首重回。 注释:道李秀才入军:意思是说李秀才(即李白)已经加入了军队。弱柳贞松一地栽:指春天时,弱柳和贞松都长满了大地。弱柳是指细长的柳树,贞松是指坚硬的松树。不因霜霰自难媒:意思是说即使是在冬天或遇到雪、冰等恶劣天气,也不容易使柳树或松树凋零
诗句释义 1 四百年间反覆寻:这一句表达出作者对汉朝历史的反复研读和思考。 2. 汉家兴替好沾襟:这里提到汉朝的兴衰变化,使得作者感到情感上的激动或哀伤。"沾襟"通常用来形容因悲伤、喜悦或感动而泪水湿润衣服。 3. 每逢奸诈须挼手:每当遇到奸邪之事时,作者需要仔细斟酌,不能轻易处理,表现出谨慎的态度。 4. 真遇英雄始醒心:只有在遇到真正的英雄时,作者才会觉醒,认识到英雄的重要性。 5.
上元怀古二首 其一 南朝天子爱风流,尽守江山不到头。 总是战争收拾得,却因歌舞破除休。 尧行道德终无敌,秦把金汤可自由。 试问繁华何处有,雨苔烟草古城秋。 注释: 1. 南朝天子爱风流:指南朝的皇帝们喜爱风花雪月,沉迷于文艺享乐。 2. 尽守江山不到头:表示尽管努力维护国家,但最终未能逃脱命运的安排,无法真正实现长久的统治。 3. 总是战争收拾得:表示历史上的战争往往是通过征服和统一来结束纷争
松 地耸苍龙势抱云,天教青共众材分。 孤标百尺云中见,长啸一声风里闻。 桃李傍他真是佞,藤萝攀尔亦非群。 平生相爱应相识,谁道修篁胜此君。 注释 1. “地耸苍龙势抱云”: 描述了松树高耸入云的景象,仿佛苍龙般雄伟。 2. “天教青共众材分”: 暗示松树的青翠与众多植物共享天地之美。 3. “孤标百尺云中见”: 强调了松树独立不群,百尺的高度在云雾中显得尤为突出。 4. “长啸一声风里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全诗如下: ``` 又代孔明哭先主 鲸鬣翻腾四海波,始将天意用干戈。 尽驱神鬼随鞭策,全罩英雄入网罗。 提剑尚残吴郡国,垂衣犹欠魏山河。 鼎湖无路追仙驾,空使群臣泣血多。 ``` 译文 大风吹动海中巨兽的尾巴,激起四海翻腾。开始时用这股力量来征服天下。 完全驱逐了神灵和鬼神跟随战马奔驰,让所有英勇的人被卷入战局。 提着剑仍然残留着吴国的地方势力
诗句输出: ``` 忆昔南阳顾草庐,便乘雷电捧乘舆。 酌量诸夏须平取,期刻群雄待遍锄。 南面未能成帝业,西陵那忍送宫车。 九疑山下频惆怅,曾许微臣水共鱼。 ``` 译文输出: ``` 回忆往昔在南阳顾草庐之时,就像乘风破浪去捧刘备的御驾。 权衡天下必须公平取得,期望消灭群雄等待时机成熟后一举扫平。 不能南面称王成就大业,怎忍心送走刘备的御车离去? 九疑山之侧频频感到悲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山中答刘书记寓怀》,下面是对其逐句的解释: 贵门多冠冕,日与荣辱并。 这句诗表达了在权贵之家,人们往往身不由己,每天都要面对荣华富贵和世俗的诱惑。 山中有独夫,笑傲出衰盛。 这里描述了在山林中的隐者,他们不受外界名利的影响,自由自在地生活。 正直任天真,鬼神亦相敬。 这里的“正直”指的是隐者坚守自己的信仰和原则,不受世俗的干扰。而鬼神也会因此尊敬他。 之子贲丘园
酬刘书记见赠 独在西峰末,怜君和气多。 劳生同朽索,急景似倾波。 禅者行担锡,樵师语隔坡。 旱□生赤藓,古木架青萝。 石涧新蝉脱,茅檐旧燕窠。 篇章蒙见许,松月好相过。 思苦通真理,吟清合大和。 □□□□□,风起送渔歌。 注释: - 独在西峰末:独自站在西山的山脚下。 - 怜君和气多:可怜你总是和气可亲。 - 劳生同朽索:劳碌的生活与衰老相似。 - 急景似倾波:时光飞逝,如同倾覆的波浪。 -
迁居清溪和刘书记见示 担锡归来竹绕溪,过津曾笑鲁儒迷。 端居味道尘劳息,扣寂眠云心境齐。 还似村家无宠禄,时将邻叟话幽栖。 山衣毳烂唯添野,石井源清不贮泥。 祖意岂从年腊得,松枝肯为雪霜低。 晚天吟望秋光重,雨阵横空蔽断霓。 翻译: 1. 我带着担子回来的时候,周围都是竹林环绕的溪流,曾经嘲笑那些像鲁国的儒生一样迷失在世俗中的人。 2. 我在静坐中体会着尘世的烦恼已经消散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山中与友人刘书记交流时所写,表达了他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第一句“山中依韵答刘书记见赠”,描述了他在山中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与刘书记的交流。第二句“山中少人事,三径草不开”,描绘了山中的生活状态,没有过多的人事干扰。第三句“虚室静,闲云入坐来”,描绘了他的生活环境,宁静而舒适。第四句“至道非内外,讵言才不才”,表达了他对道的理解,认为道并非外在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