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邹园十咏 其一 钓矶》是明代诗人袁凯所创作的一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白石自团团”:白石形状圆润,如同一个圆团。 - “春流亦漾漾”:春天的水流也波光粼粼,非常美丽。 - “闲沤两边至”:悠闲的水泡泡从两边升起。 - “轻丝风外扬”:轻轻的细丝在风中飘扬。 - “既寡羡鱼情”:既然没有羡慕鱼儿的心情。 - “还闻濯缨唱”:还能听见人们洗涤帽子的声音。 - “嗟彼磻上翁”
注释: 1. 柔条被晴莎:柔嫩的柳条覆盖着晴朗的草地。 2. 密阴覆芳杜:茂密的树叶遮挡着芬芳的牡丹。 3. 逶迤起沙际:曲折地伸展在沙滩上。 4. 寂寞连水浒:孤寂地连接在一起,仿佛在河滨上。 5. 鸥眠雨未歇:鸟儿在雨中休息,还没有停止。 6. 莺叫烟初曙:黄鹂叫声在薄雾中响起,预示着黎明的到来。 7. 还将竹竿去:准备用竹竿去钓鱼。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景象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幽谷有贫士,白发被两肩。 - 诗句解读:“幽谷”象征着偏远与孤独,“贫士”则暗示了其生活的艰辛和贫困。“白发被两肩”形象地描绘出这位贫士苍老的容貌和他沉重的生活负担。 人事既乖互,年运亦迍邅。 - 诗句解读:“人事”指的是世间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状况,而“乖互”表达了这些关系中的不和谐和矛盾。“年运”则是指个人的命运和运势
注释: (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译文: 在十五岁时立志为学,四海寻访巨儒。 徘徊于梁州和宋州的郊野,浩荡的齐鲁地区。 希望能向父老乡亲请教,结交有学问的朋友。 可惜啊,战乱兴起,中途却犹豫不决。 回到荒凉的家园,到了晚年成了愚昧之人。 赏析:
陶潜不愿仕,既仕亦为贫。 遥遥去乡曲,当时已酸辛。 衣冠对俗吏,自卯直至申。 终日惟一飧,浊醪岂沾唇。 归来荒园里,此志乃复伸。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归隐田园之后写的,反映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诗中通过描绘陶潜归隐前的生活,表达了他对官场的厌恶和对田园的向往。 首句“陶潜不愿仕,既仕亦为贫。” 描述了陶潜对官场生活的不满和厌恶,以及他因为贫困而不得不选择进入官场的无奈
关中论功业,相国称发踪。 一朝清苑地,廷尉忽相逢。 免冠且徒跣,局促如儿童。 陆生虽竖儒,进退颇从容。 注释: 1. 关中论功业 - 在关中地区讨论功绩和事业成就。 2. 相国 - 指丞相或宰相。 3. 发踪 - 指制定政策和计划。 4. 一朝 - 突然之间。 5. 清苑 - 地名,可能是今天的某个地方。 6. 廷尉 - 古代官职,掌管刑狱。 7. 免冠 - 摘下帽子。 8. 徒跣 -
【注释】 迢迢(tiáo tiáo):远貌。 青云:高而直的云彩,这里比喻仕途、官场。 自昔:自古以来。 亨衢:四通八达的路。 泥涂:泥泞的道路。 商君:即商鞅,战国时秦国政治家。 裂其躯:身体被残酷地分割。 贵贱:地位高的人和地位低的人。 更迭:轮流,更换。 荣辱:荣耀与耻辱。 双黄鹄:两种黄色的天鹅,这里比喻高贵的人和低贱的人。 游戏:游玩。 江:指长江,湖:指洞庭湖。 【译文】
诗句输出:登高望八荒,未见不死人。 译文输出:站在高处远望,但是看不到一个能够长生不死的人。只是看着那些后来的坟墓,让我感到非常悲伤和失落。 注释输出:登高望,即在高处远望;八荒,指天地四方极远的地方;未见不死人,意味着无法找到长生不死的方法或存在。徒看,表示只是单纯地观看;后来冢,指后世的坟墓。 赏析: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凯的作品《古意(二十首)》中的第13首
诗句: 白日生东海,倏忽堕崦嵫。皓月方满盈,斯须亦已亏。 译文: 太阳从东海升起,瞬间坠落在山的另一边;明亮的月亮正在圆满,片刻间就已缺损。 注释: 这首诗描述了时间的迅速流逝,以及自然界的变化。"白日生东海,倏忽堕崦嵫" 意味着太阳从东方升起,然后又迅速沉入西方的山中。"皓月方满盈,斯须亦已亏" 描绘了月亮从满月到逐渐缺损的过程。这些自然现象象征着生命的短暂和无常。 赏析:
【注释】 1.古意:题解:“秦赵相攻于长平,秦人围邯郸。时赵王使人求救于齐,而邹孟轲适游于邹君之门,邹君闻而喜,请为行。邹君欲与轲俱行,轲曰:‘吾方将使绝齐之交以救赵也。’遂南游于燕、赵、魏之间。至中山,又东之燕、齐、宋、卫、陈、蔡、滕、薛、杞、莒等国。” 2.山中来:战国时,齐人鲁仲连义不仕五国,隐于海上,称“山士”。见《史记·鲁仲连传》。 3.排患:指排忧解难。 4.重围:比喻重重包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