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
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注释:

(十五志为学,四海访巨儒。)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
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
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
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

译文:

在十五岁时立志为学,四海寻访巨儒。
徘徊于梁州和宋州的郊野,浩荡的齐鲁地区。
希望能向父老乡亲请教,结交有学问的朋友。
可惜啊,战乱兴起,中途却犹豫不决。
回到荒凉的家园,到了晚年成了愚昧之人。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贺的《古意》二十首中的第二十首。全诗以时间为线索,描绘了作者年轻时求学、求友、求教的经历,以及因战乱而中断学业,最终成为下愚的悲惨命运。

首句“十五志为学”,点明了诗歌的主题,即作者年轻时立志为学者。这表达了作者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学术事业的热情。

第二、三句“低回梁宋郊,浩荡齐鲁区”,描绘了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地域选择。梁州和宋州是古代著名的学府所在地,齐鲁则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这两句反映了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的选择和偏好,也表现了他对儒家文化的敬仰和向往。

第四句“庶从父老问,得亲交游徒”,表达了作者求学过程中向父老乡亲请教的愿望。这表明作者不仅注重学术知识,还重视与乡亲们的交流学习。这种求知方式也体现了作者谦逊好学的品质。

第五、六句“惜哉戎马起,中道乃趑趄”,反映了战乱对作者求学计划的影响。战乱使得求学之路变得艰难曲折,甚至中途放弃了学业,这是作者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这也反映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巨大影响,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无情改变。

最后两句“归来卧荒园,白首成下愚”,描绘了作者战后归来的情景以及晚年的生活状况。荒园意味着孤独和凄凉,白发则象征着年华逝去和智慧的丧失。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过去求学经历的悔恨和对现状的无奈,同时也揭示了战乱对人们生活的破坏性和灾难性。

整首诗通过对作者年轻时期求学过程的回忆,展示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损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知识和学问的珍视以及对和平稳定的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