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凯
【注释】 1. 寄钱彦德:即《寄题王处士水亭》,是作者赠给友人钱彦德的诗。 2. 故人:老朋友、老同学,此处指钱彦德。别:离别。山东去:指钱彦德离开山东。 3. 千里长淮复大河:淮水和黄河。 4. 此日:今日。题诗付儿子:把这首诗交给自己的儿子(王处士的儿子)。付:交给,给予。儿子:这里指王处士的儿子。 5. 白头清泪不胜多:因送别而伤心落泪,白发苍苍。不胜:承受不了,经受不住。 【译文】
忆南湖二首 其二 南湖沈叟爱吟诗,诗似当年杜牧之。一自干戈不相见,令人双鬓欲成丝。 注释翻译:南湖的沈姓老者喜爱吟诵诗句,他的诗歌风格与当年杜牧颇为相似。自从战乱以来,我们未曾相见,这让我不禁感叹时光飞逝,连两鬓白发都似乎变得浓密起来。 赏析:这首诗以“忆南湖”为线索,回忆了作者与一位名叫沈叟的南湖老人之间的深厚情谊。诗人通过描写沈叟的诗歌才华和与自己相隔两地的遗憾
【注释】 京国:指京城。归来:作者归家后的生活状况。老更穷:年纪更大,生活更加困苦。短衣萧瑟怕秋风:形容衣着单薄,在秋风中瑟瑟发抖。不知饥饿填沟壑:不知道饥寒交迫的滋味。日日吟哦(yīn ǒ)江水东:每日都在吟诵着杜甫诗《登高》中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诗意。 【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自己回归后的艰难困窘生活,表现诗人内心的悲凉;后两句抒发了因无法排遣心中的愁苦而产生的抑郁情绪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从题材、主题、中心思想、创作背景等角度综合分析。本诗首联“登浦上阁”点出题旨,颔联直抒胸臆,颈联承“故乡从此去”之叹,尾联借景抒情。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花好谁家屋”,是说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不知那是谁家的庭院?“帆轻何郡船”,是说那轻帆的船只,不知是哪个郡县的呢
这首诗《江上寄严八》是元末明初袁凯的作品。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一位名叫严夫子的友人一整个春天不见踪影的深切思念,以及对于严夫子为何不愿回城归家的不解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和赏析: - 诗句解析 1. “一春不见严夫子”:整首诗歌传达了诗人对严夫子长时间未见的遗憾与焦虑。 2. “底事城中不肯还”:这里的“底事”表明了诗人对于严夫子行为背后的原因感到困惑和不满。 3. “门外白鸥三万个”
【译文】 我怀念南湖的春酒,百钱也可解我心中愁肠。 湖边的白藕依然可爱,如同佳人玉臂一样长长。 【注释】 忆:怀念。南湖:泛指西湖一带。 春酒:指春天的美酒,即新酿造的酒。 百钱:古时货币单位,一百钱为一缗。 亦:也。 堪:可以,能够。 佳人:美女。 玉臂:指美女白皙柔美的手臂。 赏析: 《忆南湖二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此诗是组诗的第一首。诗人通过描写自己对南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这首诗的译文是:芙蓉花盛开满岸,宛如杜甫在蜀江边的诗句。田夫野老频频来看,白酒黄鸡不用花钱。 注释: - 芙蓉花开满高岸:芙蓉,即荷花,开满了河岸。 - 还如杜老蜀江边:杜甫曾写过“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等名句,这里诗人以芙蓉比作杜老的诗句,表示芙蓉盛开的景象与杜甫的诗句相映成趣。 - 田夫野客频来看:指农家的男男女女都来观赏荷花。 - 白酒黄鸡不用钱:指欣赏美景不需要花费金钱。
注释 见《全唐诗》卷五七。 见《全唐诗》卷五七。 寄,托付。金华山,在今浙江省境内。 赏析 此诗作于宋理宗淳祐五年(1245)春,作者时为福建提点刑狱公事兼浙西常平茶盐公事。当时作者正在杭州任职,而家乡江西上饶的瓢斋则被朝廷征用。作者对此深有感触,于是写下了这首诗。诗中以“不见”二字领起,表达了对家乡亲人的怀念之情;颔联写自己身处异乡的孤独与苦闷,同时暗含对国家兴亡的忧虑之情
【解析】 “淮东逢张十二信”是诗的首句,意思是:少年时曾一起追逐过功名利禄,如今却只能相聚在一起在淮海一带谋生。这一句诗人以“干戈”指战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也表现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回忆和对现实的感慨。“吴迈文章马亮弓”意思是:我也曾像他们一样,有才华、有抱负,可后来却落得个白头偕老,在战乱中度过一生的命运。这一句诗人以吴迈、马亮代指过去的自己和自己的友人,表达自己的感慨与无奈
【注释】 湘南:指湖南省南部,湘江以南。估客:商人,商人旅客。西津:古津渡名,在今湖南岳阳市西南洞庭湖畔。姑苏:苏州的古称。数行字:几行字,指书信。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客居吴越之时,寄给在湘南经商的朋友。首句点明地点、时间、人物;二句写景,以花正春烘托人去时的季节;三句写情,相思之情溢于言外;末句写信的动作。此诗虽为记情而作,但写得不直露,而是通过“湘南”和“姑苏”,以及“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