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阁春波上,登临独怆然。
故乡从此去,久客未言还。
花好谁家屋,帆轻何郡船。
朝来有微雨,应洒郭西田。
【解析】
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领悟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的能力,重点考查诗歌的情感。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要从题材、主题、中心思想、创作背景等角度综合分析。本诗首联“登浦上阁”点出题旨,颔联直抒胸臆,颈联承“故乡从此去”之叹,尾联借景抒情。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花好谁家屋”,是说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不知那是谁家的庭院?“帆轻何郡船”,是说那轻帆的船只,不知是哪个郡县的呢?尾联写雨意,也写出了诗人的乡愁。赏析:
《登高》一诗选自《杜工部集》。这首诗作于夔州时期,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曾登临高阁远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首二句写登高所见:春波万顷,高阁云浮。诗人登阁远眺,心潮难平。“独怆然”三字,抒发了无限乡愁。
三、四两句,由登阁而遥念故乡,由故乡而想到自己漂泊在外。故乡在何处?故乡从何处去?诗人百感交集,黯然神伤。“久客未言还”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久客思归的心情,又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怀。
五、六两句,紧承前三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乡愁。“花好”句,诗人放眼四望,但见满园春花烂漫,不知这美好的春光属于哪一家的庭院?“谁人”二字,问得十分巧妙,既表明了自己的疑惑,又表现出诗人的无可奈何。“帆轻”句,诗人举目四望,但见江面微风吹拂,轻帆正驶向远方,不知这是哪个郡县的船只呢?“何郡”,即“何处”,指代自己所在的郡县。
七、八句,紧承前六句,进一步抒写诗人的乡愁。“朝来”句,诗人抬头看到天边有细雨欲来,不由想起家乡的田野,于是想象着那细雨会洒在郭外的田野里。“洒”,即“落”。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春日细雨想象为有感情的人,把春雨拟人化了,赋予其以人情味,使读者感到它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儿,从而增强了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感受力。
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花好谁家屋”,是说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不知那是谁家的庭院;“帆轻何郡船”,是说那轻帆的船只,不知是哪个郡县的呢?尾联写雨意,也写出了诗人的乡愁。整首诗语言质朴清新,意境幽深,情景交融,耐人品味。
这首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花好谁家屋”,是说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不知那是谁家的庭院;“帆轻何郡船”,是说那轻帆的船只,不知是哪个郡县的呢?尾联写雨意,也写出了诗人的乡愁。整首诗语言质朴清新,意境幽深,情景交融,耐人品味。
【答案】
登浦上阁
高阁春波上,登临独怆然。
故乡从此去,久客未言还。
花好谁家屋,帆轻何郡船。
朝来有微雨,应洒郭西田。
译文:
高高的阁楼上,春天的大江水波荡漾。我独自登高远望,内心惆怅不已。
故乡啊!从这里离去已经很久,长期在外漂泊没有回家的消息。
不知是谁家的庭院里长满了花朵,那轻飘飘的帆船来自哪一个郡县?
早晨天空有细雨将要降临,那应该落在城外的田地。
赏析:
《登高》一诗选自《杜工部集》。这首诗作于夔州时期,杜甫流寓夔州期间,曾登临高阁远眺,触景生情,写下此诗。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首二句写登高所见:春波万顷,高阁云浮。诗人登阁远眺,心潮难平。“独怆然”三字,抒发了无限乡愁。
三、四两句,由登阁而遥念故乡,由故乡而想到自己漂泊在外。故乡在何处?故乡从何处去?诗人百感交集,黯然神伤。“久客未言还”一句,既表现了诗人久客思归的心情,又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怀。
五、六两句,紧承前三句,进一步抒写自己的乡愁。“花好”句,诗人放眼四望,但见满园春花烂漫,不知这美好的春光属于哪一家的庭院?“谁人”二字,问得十分巧妙,既表明了自己的疑惑,又表现出诗人的无可奈何。“帆轻”句,诗人举目四望,但见江面微风吹拂,轻帆正驶向远方,不知这是哪个郡县的船只呢?“何郡”,即“何处”,指代自己所在的郡县。
七、八句,紧承前六句,进一步抒写诗人的乡愁。“朝来”句,诗人抬头看到天边有细雨欲来,不由想起家乡的田野,于是想象着那细雨会洒在郭外的田野里。“洒”,即“落”。诗人用拟人的手法,将春日细雨想象为有感情的人,把春雨拟人化了,赋予其以人情味,使读者感到它仿佛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儿,从而增强了对自然景物的形象感受力。
全诗以登阁观景为线索,表达了诗人的乡愁之情。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花好谁家屋”,是说春天的景色如此美好,不知那是谁家的庭院;“帆轻何郡船”,是说那轻帆的船只,不知是哪个郡县的呢?尾联写雨意,也写出了诗人的乡愁。整首诗语言质朴清新,意境幽深,情景交融,耐人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