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孝友
卜算子 见也如何暮,别也如何遽。 注释:相见的时候,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分别的时候,又总是突然到来。 译文:相见时时光飞逝,别离时又匆匆忙忙。 见也应难见,别也应难别。 翻译:相见和分别都是难以预料的。 译文:相见和分别都是难以预测的。 后会难凭据,去也如何去。 译文:下次再见面的机会很难把握,你又要走了,怎么走呢? 译文:下次再见似乎很难实现,你又要走,要怎么走呢? 住也应难住
【注释】 折得:折下。月中枝:指月亮上的桂树,传说中月中有三株桂树,即月桂。坐惜:徒然地惋惜。青春老:青春易逝。及至:等到。又踏关山道:又踏上了关山之路。重阳:指重阳节,在农历九月九日。黄花:这里指菊花。 【译文】 折下一枝月中的桂花树枝,徒然地可惜青春已逝。等到归来又能有几时?又要踏上关山的路。 满眼秋光好,相见应须早,若趁重阳节没有回家,只怕菊花笑你贪玩。 【赏析】
【注释】 露叶披残露颗传:露珠滴在叶子上,像一颗颗的珍珠。颗,指露珠。着地:落在地面上。月流天:月亮照彻了天空。辜窈窕:指嫦娥。负蝉娟:嫦娥蛾眉如画,所以称“婵娟”。姮娥:即嫦娥。不辞独赏穷今夜,应为相逢忆去年:我不顾孤独寂寞,独自欣赏这美丽的中秋夜景,是因为想起了去年与你相遇的情景。 【赏析】 《鹧鸪天·其一旅中中秋》是宋代女词人朱淑真(一说为唐婉)的一首词作。此词上片写中秋夜月色之美
【注释】 (1)枕上:睡觉时。莺声初破睡:即“春眠不熟”之意,形容春梦初醒时,莺啼声刚刚打破睡眠,醒来感到十分困倦。 (2)峭寒轻透帘帏:指夜深风寒,透过窗纱帘帷。 (3)起来惆怅有谁知:意谓从梦中醒来,惆怅不知是谁在关心。 (4)雨狂风转急,揉损好花枝:风雨突然变得急促,把娇嫩的花朵也吹打坏了。 (5)薄幸:指男子薄情寡义,无情无义。 (6)别来春又老,等闲误却佳期:自从分手以后,春天又过去了
鹧鸪天翻译及赏析 探索宋代诗词艺术之美 1. 原文展示 2. 译文与注释 3. 诗句赏析 4. 关键词解析 5. 文化背景介绍 6. 词作影响与评价 7. 现代应用与传播 8. 相关词汇学习资源 9. 相关主题阅读推荐 10. 结语 从词牌名到具体内容,再到其背后丰富的文化内涵,《鹧鸪天》这首词不仅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绘,更是苏轼个人情感、政治经历的深刻反映。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和研究
鹧鸪天 一别音尘两杳然。不堪虚度菊花天。惊秋远雁横斜字,噪晚哀蝉断续弦。 好将息,恶姻缘。凉宵如水复如年。梦魂不怕风波险,飞过江西阿那边。 注释: 一别音尘两杳然:自从离别后,音信全无踪。杳然,消失的样子。 不堪虚度菊花天:无法度过这美好的秋天。菊花天,指秋天。 惊秋远雁横斜字:惊起的秋雁在空中排成“人”字形。 噪晚哀蝉断续弦:傍晚时分,蝉鸣声断续不断。哀,悲伤。 好将息:好好调养身体。 恶姻缘
鹧鸪天 家在东湖湖上头。别来风月为谁留。落霞孤鹜齐飞处,南浦西山相对愁。 真了了,好休休。莫教辜负菊花秋。浮云富贵何须羡,画饼声名肯浪求。 注释: - 鹧鸪天:词牌名,原指鹧鸪鸣叫声,后用来代指词的体裁。 - 家在东湖:家位于东湖之上。 - 别来:离别以来。 - 风月:这里指自然风光和美好时光。 - 落霞:夕阳西下时天边出现的彩云。 - 孤鹜(wù):一种水鸟,也叫野鸭。 - 南浦:南方岸边。
【注释】 鹧鸪天:词牌名,又名《思佳客》、《半阴半晴》、《半死生》。双调,五十五字,上下片各四平韵。上片三句一韵,下片两仄韵、两平韵。 玉烛:指冬至日的太阳,因冬至为一年之始,故以“玉”代“日”。调元:调整年节次序,即调整历法。黍律匀:指冬至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即农历十二月十五。迎长嘉节:迎接岁首。属芳辰:是称贺新年的吉日。云如惜雨钩牵雪:形容冬云像被钩子勾住一样悬挂在天空。梅不禁风漏泄春
注释: 1. 醉袖吟鞭行色里,帽檐低处风斜。晚山一半被云遮。残阳明远水,古木集栖鸦。 译文: 我酒后的袖子和马鞭在道旁的景色里,帽子的檐边低垂着风吹斜。傍晚的山峦一半被云遮住了。残阳照射下的江水显得那么遥远,老树丛生栖息着乌鸦。 2. 暮去朝来缘底事,不如早早还家。曲屏深幌小窗纱。翠沾眉上柳,红揾脸边花。 译文: 为什么日复一日地往返于道路?不如早点回家。曲折的小屏风、深暗的窗帘和窗户上的纱帘
临江仙 常记梦云楼上住,残灯影里迟留。依稀绿惨更红羞。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 数片轻帆天际去,云涛烟浪悠悠。今宵独宿古江头。水腥鱼菜市,风碎荻花洲。 注释: 常记:常常记起。 梦云楼:指梦中的云彩般的高楼。 残灯影里迟留:形容夜幕降临后的孤寂与落寞。 绿惨更红羞:形容花朵因受寒霜侵袭而凋谢,颜色暗淡。 露痕双脸泪,山样两眉愁:形容花瓣上凝结的露珠像泪水一样晶莹,山峦般弯曲的眉毛也充满了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