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贞吉
【解析】 本诗是宋代词人李清照的一首咏叹词,词中借咏史抒怀,表达了词人对故国山河的深切眷恋和对夫君赵明诚的思念之情。 金菊对芙蓉(第一句) 芙蓉,荷花的别称。芙蓉即荷塘。芙蓉花开时节正是秋高气爽之时。金菊对芙蓉,意谓秋天的花朵,如美人一样娇美,令人赏心悦目。 锡鬯蟂几吊孙夫人(第二句) 锡鬯,古代的一种礼器。蟂几,一种古代的乐器。“锡”、“蟂”二字音近义通,“鬯”“几”同为古代酒器名。此句言
锁窗寒即事 银鸭香销,湘篝兽冷,夜长生倦。寒梅未放,勒住春痕一线。听惊沙、飞鸣阵阵,飒然似入关山怨。想参斿半落,明河斜挂,霜风如剪。思远。 注释: 银鸭 - 用银制的鸭子形的灯或烛台。 销 - 消失,消逝。 湘篝 - 指以香草(如艾草)熏烟来取暖用的篝火。 兽 - 一种兽皮制成的垫子,用来取暖。 长 - 长久。 长生 - 指永远,无尽。 勒住 - 阻止。 春痕- 春天的痕迹,暗指春天的气息。
【注释】 漙漙:形容珍珠兰花的香气。 龙宫:传说中海底龙王居住的宫殿,此处泛指珍珠兰生长之地。 金谷堕楼姝丽:形容珍珠兰花的美丽。金谷,即金谷园,是汉代洛阳的名胜之地,后来成为贵族女子游玩之地;“堕楼姝丽”比喻珍珠兰花娇美动人。 鲛(zháo)人泪滴:鲛人是传说中的一种水族,这里借指珍珠兰。鲛人泪滴,比喻珍珠兰花香如泣诉。 紫茎赪甲:紫茎指的是珍珠兰的花茎,赪甲是形容珍珠兰花瓣呈红色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诗句内容的理解、艺术手法的鉴赏,诗词综合赏析技巧:1.准确指出诗句在语言上的特点;2.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诗人的情感;3.分析诗句中运用的艺术手法。最后总结其情感。 (1)“孤鸾送陆荩思归武林”一句,“孤”,指孤单,寂寞;“鸾”,指凤凰,传说中鸾鸟是吉祥之鸟,常被用来象征美好事物或理想。“陆荩思归”一句,“陆荩”,人名,陆游的朋友;“思归”句
月华清·咏山鹧为阮亭作 织翠为裳,凝丹作距,飞来何处烟暝。金索珊珊,落下碧梧银井。忆蜀国、待诏图中,共棘雀、山花相映。难定。试洗却浓妆,雪衣嫌影。 挂向玉堂深处,莫百啭軥辀,恼人幽靓。梦结梨云,怕是数声惊醒。若觅句、负手巡檐,更摊书、茶清香冷。风静。好低徊一曲,伴他寒磬。 注释: 1. 织翠为裳,凝丹作距:以绿色丝线编织成衣裳,将朱砂涂在身上作为距离(比喻) 2. 飞来何处烟暝
锁窗寒倭奁(wéi rán xiān)巨舶巍峨,寒潮寂寞,飓风吹瞑。鸾胶龟斧,制自海山人境。郁金砂、屑来粒粒,明霞犹带欧罗胜。想龙涎潜贮,冰绡偷卷,迷离交映。光靓。 注释:巨船高大威武(巍峨),寒潮中寂静无声,飓风袭来(吹瞑),仿佛在黑夜中航行。(鸾胶龟斧,制自海山人境。郁金砂、屑来粒粒,明霞犹带欧罗胜)想象着龙涎酒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冰绡被偷偷地卷起,周围环境变得模糊而美丽。 赏析
【解析】 本题属于综合赏析型,要求学生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鉴赏。解答此类题型时,首先应明确答题方向,然后结合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诗句分析。 “孤屿荒寒,断潮呜咽,抱珠神物浓睡”“蜃雾成楼,绡宫喷雪,点点鲛人清泪”两句中,孤屿、断潮、抱珠神物、蜃雾成楼、绡宫喷雪、点点鲛人清泪等词语营造出一种荒凉、凄冷的氛围。这两句诗描写了一幅孤屿上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景物的独特感受
【注释】 双双燕:词牌名。咏镜中美人的词多用此调。镜,这里指女子的镜子。倾城:倾国之色。 崔徽:南朝宋人,为当时著名的美女。 千曲:形容歌声婉转。 巫峰:即巫山,在今湖北、重庆一带。 【译文】 一鸿雁秋水般的清辉,是谁将它移向那深闺中?它偷走近了蛾绿。空明不定,绰约伴人幽独。临就崔徽别幅。又浅笑、轻颦相瞩。何人解识倾城,自赏容辉金屋。 掠削云鬟妆束。问就里芳心,可同千曲。离魂初觉,娇晕枕痕红足
【注释】: 燕山亭:词牌名。九日排闷:即“九日作”,是宋代的一种风俗。 北雁横斜,似水晴空,无限萧萧意。深巷闭门,懒去登高,那问几人曾醉。红叶青山,正渲染、苍凉天气。何事。只辜负秋光,淡然如此。 北雁飞过横斜的天际,天空中云彩如流水般流动,仿佛秋天的气息弥漫在晴朗的空中,然而心中却有无限凄凉之意。深深的小巷里紧闭着门,懒得登高远望,更没有人去饮酒庆祝。满眼都是红叶和青山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概括诗句大意、体会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时明确全诗的内容和情感,然后结合注解和相关语句进行具体分析即可。 首句中的“旧年”点明时间,“社日”指重阳节,“聚燕台边”是说在重阳节这天送别朋友。第二句承接上文,“杏花开罢”说明重阳节过后。第三句以春天的景物描写衬托出诗人内心的凄凉。第四句“栩栩梁间住”,写燕子栖息在屋梁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