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注释 - 和氏善相玉:和氏,传说中楚国人卞和(被误认为是玉璞的发现者)的故事。卞和三次献玉均被误解为石头,直到他第四次献上真正的宝玉时,才得到认可。 - 楚人乃失之:楚,指楚国。失去,这里比喻因误会而失去信任或机会。 - 方歅善相马:方歅,即孙阳,传说中的相马专家。秦穆公曾怀疑他的才能,但最终没有找到合适的马匹。 - 向无孙阳识:向,以前;孙阳,孙阳,传说中的相马专家。 - 吕公许负将何为
诗句: 1. 沈氏宜春堂屏徐给事贲所画春云叠嶂,休文堂前花满枝,风物四时春更宜。 2. 前年三月宴客时,坐上才杰皆能诗。 3. 众中独许姑苏客,千里江山贮胸臆。 4. 醉来意气为倾倒,写出层层好山色。 5. 素屏十尺粉垩鲜,千岩万嶂含春烟。 6. 客子疑行灞桥路,人家似住武陵源。 7. 山僧投寺乱松里,山下鸟啼人未起。 8. 柴扉日出扃薜萝,渔网波生撒江水。 9. 楚水湘云互蔽亏,渚宫隔岸遥霏微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王元章(字梦窗)的《题墨梅图》七绝。全诗通过记叙画家王元章创作墨梅的过程,表达了作者对才华未被及时发现和重用的感慨。 诗句注释: - 王郎志奇貌亦奇:王郎,即王元章。志奇,意指王元章有不凡的才华或气质。 - 与世落落噤莫施:意指王元章不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风格不被世人所接受。 - 一朝骑牛入都市:有一天,王元章骑着牛进入繁华的城市。这里的“骑牛”象征着他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态度
这是一首五言诗,共四句。第一、二句是作者回忆自己年轻时的志趣和经历;第三、四句写自己的故人已去世,但自己仍怀念着他们;最后两句是抒发对朋友的深情。 诗句释义: 倪元镇画竹沈御史所藏 云林之子有仙骨,平生好洁如好色。纷纷浊士等虫沙,呜呼瓒也何由得。(《题画》) 注释: 云林:指画家倪瓒,字元镇,号云林散人,江苏无锡人。他画竹子,以笔力劲峭著称。 瓒:古代一种玉器。 赏析: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原文: 戴山迎送神曲: 山苍苍兮多木,横绝四野兮下无麓。憋远望兮登高,神不来兮劳予。 目煦煦兮雅雅,灵修俨兮纷来御。胡不来兮夷犹,将谁须兮远者。 芳莫芳兮涧有萍,洁莫洁兮卣之清。云为盖兮霓为旌,神之来兮山冥冥。 绛阙兮朱堂,冠余山兮神所宫。神之愉兮既降,翩龙驾兮云中。 屡舞兮仙仙,纷进拜兮庭前。灵夭姣兮好服,神弗言兮意已传。 牲不实兮酒不旨,将淹神兮神安止。神弗止兮福遗我
梁节妇 赤城晓拥青丝骑,玉镜愁鸾落红泪。 冰魂偷逐水仙归,绮楼一夜灵犀碎。 六曲阑空不碍春,罗带盘风轻扬尘。 池波不动夜光碧,青天影落桃花云。 相思月照楼前水,离离芳树流红子。 无情桃李乱中开,不学芙蓉抱霜死。 注释 1. 赤城:指赤色的天空,常用来形容早晨或傍晚时分的景色。 2. 青丝骑:骑着青色的马或牛,形容出行时的装束。 3. 玉镜愁鸾落红泪:形容女子眼中含泪,如同玉镜中的鸾鸟一般哀伤
诗词名句“休文堂前花满枝,风物四时春更宜。”出自张羽的《沈氏宜春堂屏徐给事贲所画春云叠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色彩,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诗中“休文堂前花满枝”形象地勾勒出春日里堂前繁花似锦的景象;“风物四时春更宜”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年四季皆宜春的美好时光的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注释】 1. 庐岳: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2. 凌倒景:凌驾在天空的尽头。 3. 云晶晶兮花冥冥: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如同晶莹的珠宝和模糊的花影。 4. 万壑尽送洪涛声:形容群山中传来阵阵如洪涛般的轰鸣声。 5. 上清真人: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此处借指仙人。 6. 绛节双青童:指仙人所用的红色法器和两位年轻的道士。 7. 天鸡先鸣海出日:形容天边的第一缕曙光从海平面升起。 8.
下菰城 迢迢下菰城,乃在衡山址。 翻译:遥望那下菰城,就在衡山脚下。 注释:下菰城(xuēchéng),古地名,位于今湖南省衡阳市。衡山,五岳之一的南岳,是著名的文化圣地。 赏析:诗人通过仰望,描绘出下菰城的雄伟壮观的景象,同时也暗示了下菰城的地理位置及其重要性。 译文:遥望那下菰城,就在衡山脚下。 卜筑自何人,云是楚公子。 翻译:是谁在此筑屋,据说是一位楚地的公子。 注释:卜筑,指筑屋居住
赵魏公,宋王孙,风流白晰更能文。 丹青自比董北苑,书法兼工王右军。 至元诏书征草泽,召见廷中推第一。 三府趋朝贺得人,万乘临轩赐颜色。 殿前落笔侍臣惊,鸡林象郡总知名。 夫人通籍宫中宴,儿子承恩内里行。 一家三人书总好,天子频称古来少。 疏广归来有赐金,张芝闲处多章草。 全盛须臾那可伦,百年乔木易成尘。 凄凉故宅属官府,零落诸孙随市人。 空留遗迹传身后,一纸千金争买售。 屏风画绝为谁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