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昔曾游庐岳顶,欲上青天凌倒景。山中白云如白衣,片片飞落春风影。
云晶晶兮花冥冥,万壑尽送洪涛声。恍然坐我沧海上,金银楼观空中明。
上清真人笑迎客,夜然桂枝煮白石。手持凤管叫云开,虎咆龙吟山月白。
明发邀我升东峰,导以绛节双青童。天鸡先鸣海出日,赤气照耀金芙蓉。
屏风九叠花茸茸,雾阁云窗千万重。胡不置我丘壑中,一朝垂翅投樊笼。
空留万片云,挂在清溪千丈之寒松。愁来弄翰北窗里,貌得云山偶相似。
遂令残梦逐秋风,一夜孤飞渡江水。梦亦不可到,图亦不可传,不如早赋归来篇。
仙之人兮待我还,安能龌龊尘土间,坐令白云摧绝无所归,青山笑我凋朱颜。
【注释】
- 庐岳: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南。
- 凌倒景:凌驾在天空的尽头。
- 云晶晶兮花冥冥:形容山中云雾缭绕,如同晶莹的珠宝和模糊的花影。
- 万壑尽送洪涛声:形容群山中传来阵阵如洪涛般的轰鸣声。
- 上清真人:指道教中的最高神祇,此处借指仙人。
- 绛节双青童:指仙人所用的红色法器和两位年轻的道士。
- 天鸡先鸣海出日:形容天边的第一缕曙光从海平面升起。
- 赤气照耀金芙蓉:形容朝阳的光芒如同照耀金色的芙蓉花一样。
- 屏风九叠花茸茸:形容屏风上雕刻的图案如同九层的花瓣叠加在一起,色彩斑斓。
- 雾阁云窗千万重:形容云雾缭绕的阁楼和窗户层层叠叠,宛如仙境。
- 胡不置我丘壑中:意为何不让我生活在山间水边的田园之中,享受自然之美。
- 一朝垂翅投樊笼:形容一旦失去自由,便落入世俗的樊笼之中。
- 空留万片云,挂在清溪千丈之寒松:形容云雾飘浮在空中,仿佛与高耸入云的寒松相伴。
- 愁来弄翰北窗里:意为忧愁之时,只能拿起笔写诗,寄托情感。
- 貌得云山偶相似:形容诗人通过描绘云山景色,将自己的心境表达出来。
- 遂令残梦逐秋风:意为随着秋风的吹拂,诗人残留的梦境也随风而去。
- 图亦不可传:表示即使诗人将所见所感绘成图画,也无法传达给他人。
- 不如早赋归来篇:意为不如早日写下归隐山林的篇章,以抒发心中的志向和感慨。
- 仙之人兮待我还:意为仙人在等待我回归,与我共度美好时光。
- 安能龌龊尘土间: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的不屑和对仙界的向往。
- 坐令白云摧绝无所归:意为让白云无法归去,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的渴望和追求。
- 青山笑我凋朱颜:形容青山似乎在嘲笑诗人因失意而容颜憔悴。
【赏析】
《画云山歌》是一首描绘庐山美景的山水诗。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庐山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我昔曾游庐岳顶”,回顾了诗人曾经游览庐山的经历,为后面的描绘打下了基础。第二句“欲上青天凌倒景”,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想要攀登到山顶,俯瞰整个庐山的壮志凌云之情。第三句“山中白云如白衣”,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中的白云比作白衣,既形象地描绘了云雾缭绕的庐山景色,又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第四句“片片飞落春风影”,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吹过庐山时,白云纷纷扬扬的景象,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
接下来的诗句,诗人继续描绘庐山的美景,如“云晶晶兮花冥冥”,“万壑尽送洪涛声”,以及“恍然坐我沧海上”,都充满了想象力和诗意。这些句子不仅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还蕴含着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赞美之情。最后两句“空留万片云,挂在清溪千丈之寒松”,则是诗人对庐山美景的不舍之情的表达。他感叹自己只能在梦中欣赏这些美景,无法将其留在身边,这也体现了他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庐山美景的细腻描绘,又有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展示了诗人对自由、独立生活的向往,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以及对现实的不满和反抗。这种矛盾的情感贯穿于整首诗中,使得诗歌更加丰富和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