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何楷读书堂 整棹泛澄湖,春物畅我怀。 前登何山岭,短策穷萦回。 晋代有高人,结屋临涧隈。 至今读书地,石磴不生苔。 幽踪去已久,遗构安在哉? 山僧依胜迹,下结莲花台。 乱来各飘荡,龙象亦倾颓。 乃知兴坏理,道俗俱可哀。 清风动岩壑,松声四山来。 只疑斯人存,遗韵尚徘徊。 我欲招其魂,举目但蒿莱。 临觞聊一酹,惆怅愧高才。 注释解析: 1. 整棹泛澄湖 - 整理好船桨,乘船游览澄澈的湖泊。 2.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拟古诗。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在闲夜会亲友,置酒临高堂的宴饮盛况;后四句写宴会中的情景和心情。全诗语言流畅,感情细腻,构思巧妙。 (1) “闲夜会亲友”,点出主题,即在悠闲自在的夜晚会聚亲友。这既是实写,也是虚写。诗人用“闲”字点明时间,用“会”字点明人物。从字面上看,“闲”字写出了时间,“会”字写出了人物。然而,“闲”字并非真的闲散无为,而是指心境闲适、轻松自如
【解析】 此诗是写秋夜闻砧声而引起的思妇之情,全篇紧扣“砧声”和“客”两个关键词进行描写,表现了闺中少妇因思念远行丈夫而产生的悲凉凄苦之感。 (1) 始闻早砧:刚听到早晨的捣衣声。砧,指捣衣石;杵,木棒。 (2) 寂寂秋景晏:寂静的秋天景色已到黄昏时分。晏,晚、迟。 (3) 萧萧凉吹生:阵阵清凉的秋风拂动起来。萧萧,形容风声。 (4) 闺人感寒至:闺中的少女感受到寒气到了。闺人指女子。 (5)
苕霅溪 巍巍天目峰,高大压南纪。 崩溃泉初滥觞,奔放成兹水。 分流为苕霅,汇此古城里。 滔滔逝不停,脉脉来难止。 极目更清寒,漪漪澄遥滓。 朝来春雨涨,汹涌蛟龙喜。 舟樯纷来往,万斛等一苇。 翻翻轻鸥逝,袅袅渔歌起。 我欲把钓竿,来问玄真子。 注释: 1. 苕霅溪:指苕溪和霅溪两条河流。 2. 巍巍:形容山峰的高大雄伟。 3. 天目峰:位于浙江天台县,是浙东名山之一。 4. 崩泉
【注释】兹晨:这个早晨。淫霖:久雨。始云歇:天刚放晴。举目眺西岑:放眼望西面的山岭。青翠连城阙:青山翠绿,与宫城相接。卉木蔼阳和:花草树木沐浴着阳光和煦的气息。朝霞互兴没:朝阳映照出各种色彩。野杏花新试:野外的杏花刚刚盛开。谷莺声乍发:山谷中的黄莺叫声刚刚响起。岩壑(hè):山峰沟壑。晴色敛:晴朗的景色收敛了。云烟夕霏豁:傍晚时分,云雾消散,开阔的天空显现出来。遇物感时芳
【注释】: 1. 雨余闻蝉:在夏雨之后,听见了蝉的叫声。 2. 村园:乡村。 3. 高斋:指书房。 4. 掩昼寂:遮住阳光。 5. 嘈嘈断更续:声音嘈杂,仿佛断续不断。 6. 嘒嘒远还轻:声音细微,似乎离得很远。 7. 响悲逐凉吹:声调悲伤,随着凉爽的风。 8. 欢谢引离情:欢快的鸣叫似乎在告别。 9. 属耳念已集:侧耳倾听,思念已经积累起来。 10. 烦聒方自此:烦恼和喧嚷即将开始。 【赏析】
诗句释义: 1. 薄游上东门,南望青山阿。 - “薄游”意为轻慢的游览,可能指的是诗人对某个地方不太感兴趣或不太认真的态度。 - “上东门”指在东门附近游玩。 - “南望青山”描述诗人面向南方看山。 2. 松柏郁苍苍,绝顶亦嵯峨。 - “郁苍苍”形容树木茂盛,颜色深绿。 - “绝顶”通常指山峰的最高点。 - “嵯峨”是形容山峰高耸而陡峭的样子。 3. 中有避世者,存身养元和。 -
注释: 1.处世如逆旅,生年少至百。处世就像旅店一样,人生短暂如同一去不复返的百日。 2.朱颜易枯槁,鬓发终变白。红润的容颜会迅速衰老,白发终究会生出。 3.一朝气息尽,奄然归幽宅。一旦生命的呼吸停止,便永远地回到幽静的居所。 4.衣裳弗复御,车马他人得。衣服不再被人穿用,车马也被他人所得。 5.岂无俎豆陈,满案不能食。难道没有祭祀用的器具陈列在面前,但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们却不能吃? 6
【译文】 新秋季节的景物十分美好,树绿昼亦凝结。微雨夜来歇止,天宇清朗。幽深的蛩虫突然知道天气转暖,篱笆豆花间传出鸣叫。边远的鸿雁没有传递消息,而丛桂已是芬芳满枝。恰因闲暇无事,我绕着林中行走。幽居闲逸,寡尘思虑,漫步写心中之情。逍遥自在地玩赏澄澈明净之景,哪里知道世间有荣誉。 【注释】 秋郊行:在郊外散步赏景。 嘉:好,美。 树绿:树荫浓绿。 微雨:小雨。夜歇:天明。 朗然:明亮的样子。
这首诗的译文是这样的: 月夜舟行入金山 夙志羡山水,尘萦久未遑。 名峰久在望,兹辰一来翔。 扬舲入南渚,夕气倏苍苍。 纡直水无极,沿洄路更长。 皓月悬高天,广川散飞霜。 夜寒人语清,烟扉绕洄塘。 归樵递谷响,惊鸟动林光。 爱此尘境远,敢畏露沾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月夜舟行入金山的诗。诗人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诗中描绘了月光下的风景和声音,让人感受到了宁静和美好。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