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萧萧晴日户庭幽,无数青山枕碧流。 - 注释:秋日的阳光明媚,庭院显得更加宁静。无数的青山像枕头一样卧在清澈的水流旁。 - 译文:晴朗的秋日里,阳光照射下的屋檐和庭院显得格外宁静,无数座青山就像躺在碧水边的枕头。 2. 白露雨余砧欲动,黄花风冷扇初收。 - 注释:清晨的露珠还未完全消失,砧声即将响起;秋风中,菊花散发出的香气让人感到凉爽,而扇子也开始收起。 - 译文
【解析】 本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令。首句“烧灯城郭嫩寒天”写春光乍泄,城中的城郭还带着寒意。第二句“早觉春光满眼前”,点明时序已进入春天。后两句则写春色盎然。第三句“山翠全轻犹带雪”,以“轻”字形容青翠之色,以“带”字写出春色的娇美。第四句“柳丝才长便宜烟”,用“便宜烟”来比喻柳枝袅娜柔美的身姿,形象地写出了柳条初生,绿如烟的新鲜感。第五、六句写游人春日郊游
【注释】:斋:书房。清高:指心境清高。 【赏析】:此诗写诗人秋晨独宿斋室,心旷神怡之情。首联点出“早”字和“独宿”的情状,颔联写斋室中的情景。颈联写诗人在清静之中得到新的启示,尾联则抒发了诗人对名利的淡薄之心。全诗语言平淡自然,风格清新隽永
【注释】 仲春:春季中段。望:眺望。楼台:指楼台上的柳。阡陌:田间小路。江泬(jué):形容江水清澈。王孙:指王孙公子,古代指贵族子弟。蜀魄:指蜀地的魂,即诗人自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作者在长安时所作。诗中描绘了春天明媚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青春易逝、美好事物难留的感慨。 首句"春来结伴共闲行",描绘了一幅和谐的春天景象。春天是大自然最美好的时刻,万物复苏
【注释】 首夏闲居:诗人初夏时在门巷中居住。 门巷开临曲水滨,绿阴悄悄四无邻。 门巷:指家门前的小路。 开临:面对。 曲水:弯曲的水流。 绿阴:树荫,这里指树木。 悄悄:寂静无声貌。 四无邻:四面没有邻居。 雨余高笋初迎夏,风逗残花尚驻春。 雨后,竹子上长出了嫩笋。 逗:逗引。 残花:落花,即凋谢的花。 尚:仍。 驻:留。 赏析: 首联是写景,写诗人初夏时分,在门前的曲水边,看到四周没有邻居
【注释】 ①送万安然归南昌:送,赠送;南昌,今江西省会。 ②闻道:听说。仙舟:神游的船。 ③江邑秋残惊客久:江邑,指江西,这里指南昌。客,指作者自己,因为作者当时是客居他乡。 ④故园:指故乡,家乡的花园,即家园、故里。 ⑤冯欢心事无鱼铗:冯欢,字子欣,东平宁阳人,东汉初年文学家,曾为博士弟子,后隐居不仕。鱼铗,《史记·冯谖传》载,战国时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孟尝君待其以礼,但冯谖却怀才不遇
【注释】 冬至:古代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阳历12月21日至12月23日之间。此时天气渐冷,白昼渐短,夜晚较长,古人以为阳气已出,阴气内伏,所以称为“冬至”。山阴:地名,在今浙江绍兴。暖气微:指天气转暖。五更:指夜半时分。厅事:指官署。衙吏:官府中负责传达命令的小官。应早:指鸡鸣时报晓。乡书:指家信。到亦稀:到家的书信也稀少。双阙:皇宫前的两个望楼。双阙迥:指高耸入云的宫殿。寸心违
川上暮归 此地频经画舫过,暮归原不畏风波。 烟中渔网悬杨柳,浦口船灯照芰荷。 归鸟去边行客少,夕阳尽处乱山多。 此时诗思浑无赖,听得前溪《子夜歌》。 注释: 川上暮归:在河上的傍晚回去。川上指河岸之上。 频经:屡次经过。 画舫:装饰华丽,有彩绘的船只。 暮归原:傍晚时回家。 原:这里指原野。 不畏:不害怕。 风波:波浪和风,比喻困难险阻。 烟中:指雾里。 渔网:捕鱼用的网,这里指渔船。 杨柳
注释: 1. 黄润夫别号松亭为赋一律 2. 咫尺徂徕有路经,万松行里寄幽亭。 3. 晓寒枯砚研零露,春暖虚窗嗅茯苓。 4. 石室可招丹凤下,草庐谁唤卧龙醒。 5. 清高我爱黄公子,座右新题晚翠铭。 赏析: 这首诗是黄润夫给别号松亭的友人所写,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的敬仰之情。诗中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展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咫尺徂徕有路经”
黄润夫,名不详(《宋诗钞》作润甫),生平事迹不详。 《全唐诗》,卷六八七;《全宋诗》,第五册,卷一四九五。 《后村集》卷三,有《北山新居》。 薛萝:一种蔓生植物。 瓦盆:指陶制的水缸。 长高荷:长势茂盛的荷花。 花深山鸟时还下:指荷花生长于深深的山野之中,而山鸟时来时去,自由地栖息在荷上。 草色雨亭生画景:指雨水滋润下的草地,雨后的亭台景色犹如一幅精美的图画。 炉香:指点燃的香料,香气弥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