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羽
诗句释义如下: 冒土红初茁,缘池绿渐萦。 译文: 嫩芽从土壤里冒出,带着淡淡的红色;它轻轻地生长着,慢慢缠绕在池塘边缘,绿色渐渐蔓延开去。 关键词注释: - 冒土:从土壤里冒出。 - 红初茁:带着淡淡的红色。 - 缘池:轻轻地生长着,慢慢缠绕在池塘边缘。 - 绿渐萦:绿色渐渐蔓延开去。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生动地描绘了嫩芽从土壤中冒出、生长和缠绕在池塘边缘的过程
【注释】 孤村:偏僻的村庄。翳:遮蔽、遮映。余景:指景物的余辉。秋风在:秋风吹来。在,到来。空谷:山谷中。落日:太阳落山。淡烟芜:淡淡的烟雾和荒草。坐看:悠闲地观看。千里绿:千里之内都是绿色的。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景色图,诗人用“孤村”、“落日”、“淡烟”等意象勾勒出一片宁静而又略带荒凉的自然景象,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对自然的热爱之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极大的想象空间
【注释】: 兰室五咏:指晋人潘岳所作的《闲居赋》中的“五言之咏”,即《闲居赋序》。五咏,即《秋兴》、《金谷集诗》、《荡春园》、《登台望秋月》和《夜读春秋》。叶,泛指树叶。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了树叶的风姿。诗人通过对树叶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自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首句“泛露光偏乱”,描绘了树叶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的光芒四溢,但却显得有些杂乱无章。这里用“泛露”来形容树叶上的露珠
注释:山中的妇女乞火,在潭边煮茶。奇怪泉水味道这么好,竟然还带着落花的香味。 赏析:这是一首咏茶诗,写于作者隐居庐山时期。前两句写煮茶的环境,用“试茶”作比,以突出煮茶环境的静谧和幽雅。后两句写品尝茶水的感受,以泉味、花香来比喻茶香,形象地写出了品茗之趣。全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
【注释】 ①根:指花的根茎。萧艾:香草。 ②歇:停歇。 ③本根:指花的根茎。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诗人借咏秋菊,抒写自己矢志不移、坚持正道的高尚情操。全诗以秋菊自况,通过“秋风”、“绿艳”等词句,生动地描绘了秋菊花的风姿神貌;又通过“芳气生”、“本根在”两句,表明只要坚守信念,就能像秋菊一样,即使受到冷遇也能保持自己的芬芳。 开门见山,直接进入主题。次句写秋菊虽然凋谢了繁盛的花朵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与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把握其思想主旨和情感倾向;其次要理解诗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及表达技巧;最后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诗歌体裁知识。此诗是一首七绝。“寥落无人问,青尊独自斟”,前两句写自己独处异乡,形影相吊,孤独无依。“青尊独自斟”,青尊即指玉制的酒杯,诗人独自斟酒,自斟自饮,表现出诗人孤独、寂寞的情感。“思亲两行泪,倦客十年心”
【注释】 方以常:指诗人的朋友方干。寄:托付,这里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其二:这是第二首诗,与前一首“晨光望友”不同。方干,字雄飞,号玄英子(一作元英),福唐人,约生于公元867年,卒于公元893年,曾隐居九仙山中多年,后出仕为方城尉、盐铁判官。 【译文】 清晨我登上高楼眺望远方,春雨绵绵,天气阴沉沉的不见太阳。 远远地看见你的身影越来越模糊,只有那青翠的青山依旧孤独地屹立。 【赏析】
【注释】 荡子:流浪在外的人。秋未还:秋天还没有回来,指游子不归。双蛾敛寒翠:双眉紧锁,如两片寒翠的柳叶。敛:收敛,收束。莲宫:指荷花池中莲花盛开,犹如宫殿般的池塘。 【赏析】 这首小诗写一个女子在秋末时节看到一对游子的归来而引起的愁思和相思。 “荡子秋未还”,是说秋色未老,游子尚未回来,点明时令和季节,渲染离别之久,烘托离情之浓。 “双蛾敛寒翠”,双蛾,双眉,即眉毛。寒翠,形容眉毛的颜色
注释: 修廊行复怯,风吹合欢带。 小立避游人,佯对香炉拜。 赏析: 《寺所书所见》共二首,这是第二首。全句是:我走在长长的走廊里,又感到害怕;微风送来了花香,仿佛有情人的手臂轻轻拂着我的面庞。 “小立避游人,佯对香炉拜。” 这两句写诗人在寺庙中徘徊时的情景。“小立”写出了诗人的小心谨慎。“游人”,即游客,指那些在寺院内外闲逛的人。诗人怕与他们相遇,因此不敢大踏步前行。“避”字写出了作者的谨慎
【注释】 修竹:长而直的竹子。云房:云雾笼罩的房子。细路:曲折的小道。乱石:参差不齐的石头。仙家疾:指仙人的疾病。尘中人:凡人。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怀诗。首句写道士居处幽深,与世俗隔离;次句写道路曲折,环境清幽;三句写尘世之人,来求仙人治病;末句写诗人对这种求医行为的怀疑和讥讽。全诗以议论见长,语言质朴,意境清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