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渥
兴定庚辰夏六月望,予与元好问、赵郡李献能同游玉华谷,又将历崧前诸刹,因憩于少姨庙。元周行廊庑,得古仙人词于壁间。然其首章直屋漏雨为所漫剥,殆不可辨,乃磴木石而上,拂拭汛涤,迫视者久之始可完读。观其体则柏梁事,则终始二汉字画在钟王之间;东井又元鼎所都,幽州必贤宗子虞也。夫眷眷不忘幽州者,非吾田畴尚谁欤!田复所事之雠却曹瞒之赏,衰俗波荡中挺挺有烈丈夫之风,其死而不忘盖无疑,其能道此语亦无疑
【注释】 ①餐秀轩:在长安。②秋风几日摇霜樾:形容秋风吹动树木的叶子像被摇晃,树叶上的霜也被吹落了。③奇绝:奇特。④野人:隐士。⑤千秋:千年。⑥吐吞:吞吐。⑦白鹿:传说中的神物。⑧缥缈:高远、渺茫的样子。⑨玉山生玉人:比喻山美如画。⑩四时:一年四季。⑪辋川:地名,即今陕西蓝田。⑫细水:指小溪流水。⑬一川:一条大河或一条长道。⑭黄叶长安秋:长安是唐代都城,所以称长安为长安秋。⑮望望不见令人愁
【解析】 此诗是作者送别京父时写的。诗人回忆过去与京父在寝丘相从,同游城南城北的欢愉情景,表达了对在京父的怀念之情。全诗以“忆”字领起,首联写昔年同游的情景,颔联写杏花联句和添酒助兴,颈联写三月分别的愁绪,尾联则写飘零之感,抒发了对在京父的思念之情。 诗歌译文: 记得我们曾经在一起游玩,在城南城北纵情欢乐。 杏花盛开香随马后,野水添酒浪拍船头。 意外相逢又成三月之别,飘零身世辜负一春之愁。
被檄再至扬州制司驿亭有题诗讥予和事不成者云:来往二年无一事,青山也解笑行人,因为解嘲。 此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诗人在官场上的无奈与辛酸,以及他对官场生活的深深厌倦。同时,诗人通过对青山的描写,巧妙地表达了他对自然、对生活的态度,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诗人描述了自己在官场上的奔波与劳累。“二年奔走道途间,知被青山笑往还”,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官场上的辛勤付出和无奈感
【注释】 颍亭:指颍州西湖的亭子。三载:三年。阻胜游:阻碍了去观赏胜地的乐趣。联喜:欢聚。散羁愁:消除羁旅的忧愁。九山:指颍州西湖的山峦,因山上多有树木故称。络:连接。烟霞:山中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美景色致。一水:指颍州西湖的水。南吞涧壑流:意思是像山涧沟谷一般,水流向南方。宾主:指客人和主人。唱酬:相互酬答歌唱。干戈:古代武器,这里代指战争。横绝:横陈,排列。沧洲:大海之滨。惭愧:表示歉意的话
【诗句释义】 驿口桥看白莲:在驿站(邮亭)的桥头观赏白色的莲花。 阴阴乔木障晴晖:高大的树木遮挡住了晴日里的阳光,使得树影婆娑,景色幽静。 的的冰蕖照碧漪:荷花在清澈的湖水中摇曳生姿,如同披着冰霜的荷花照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 秋暑困人仍御扇:虽然炎热难耐,但仍然要用扇子遮阳防暑。 晚风生竹却添衣:晚风吹拂着竹林,带来凉爽的感觉,使人感到舒适,同时也让人想起了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百年蓬鬓关心切
注释:在蓝田购买耕牛,准备用它来耕作那片白鹿栖息的荒地。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渴望田园生活的情怀。他幻想着有一天能买下一头耕牛,在蓝田那块肥沃之地上耕耘,过上悠然自得的田园生活。同时,诗中也隐含了对当时官场黑暗和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
有寄 十年铁马暗京华,客子飘零处处家。 征雁久疏河朔信,小梅重见汝南花。 栖栖活计依檐雀,冉冉年光赴壑蛇。 旧雨故人应念我,不来联句夜煎茶。 注释: 1. 铁马:指代战马,暗喻战乱或战争。 2. 暗京华:形容繁华的都市变得冷清、萧条。 3. 客子:离家在外的人,即诗人自己。 4. 征雁:被征召的使者,这里指的是诗人的书信被收信人遗忘。 5. 河朔信:指来自北方的书信
【注释】: 1. 蒙城县斋:指唐代诗人韩愈的《送温处士赴河阳军参军》中有“县斋”一词,这里指代作者自己的书房。 2. 谷雨连朝没麦场:谷雨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4月20日左右。这里的“没麦场”意指农田里没有收割麦子的地方。 3. 官粮未入长官忙:官粮指的是政府征收的粮食,这里的“长官”是指地方行政官员,他们忙于收缴粮食的事情。 4. 阶庭有雨青鞋闹:阶庭指的是台阶下的庭院
开福寺 翠林深处款招提,冉冉春风入鼓鼙。 云献好山青入座,雨添新涨绿平堤。 树头树底见花发,山后山前闻鸟啼。 踏月归来闻好语,儿童争唱白铜鞮。 译文: 在开福寺的翠绿树林中,我们款待着招提和尚。 春风轻轻吹过,如同鼓声阵阵。 白云飘来,将青山衬托得更加翠绿。 雨水洒落,使新涨的江水更加清澈平缓。 树上、树下都能看到花开,山上、山下都能听到鸟儿的啼鸣。 夜晚踏着月光回来,听到孩子们在欢快地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