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中道
注释: 1. 蜺蕣谷:彩虹。 2. 暑中即事:在炎热的夏天,即景吟诗。 3. 此君:指山僧或隐士。 4. 柴门:柴草编成的门户。 5. 奥里:深处。 6. 孤筇(qióng):一根手杖,筇是手杖的意思。 7. 寒灰:冷灰,指死去的人。 8. 冷云:形容云雾寒冷。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作品,通过描绘山僧独居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之情。 首句“霓蕣谷暑中即事”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的赏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诗词的思想情感。“三湖泛舟”句的意思是:傍晚微风送来小船,船行过了菰蒲丛旁忽有声响。“菰蒲”,即水草,这里泛指湖中长满水草的水渚。“猎火”句的意思是:我们指点着远林中的火光,却不知道月光正照着此地。“猎火”句是说夜幕下,树林里传来打鱼人燃起篝火的声音。 【答案】 (译文)晚风送来小船,船经过菰蒲丛旁忽然发出声响
注释: 暮春长安郊游二音:暮春,指春天即将过去,夏天即将到来的时候。长安,即现在的西安。二音,这里可能是指“乐”和“忧”,即“音乐”和“忧愁”。 水亭箕坐两三人:水亭,指一个水上的亭子。箕坐,一种古代的坐姿,两腿交叉坐在席子上。两三人,表示有三个人在一起坐着。 湖面晶晶柳带新:湖面,指湖水。晶晶,形容湖水清澈明亮的样子。柳带新,指柳树刚刚发芽,新长出枝条的样子。 夜色远来休道去:夜色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赏析能力。 首联写诗人入城途中所见。“山北山南自隐藏”意思是说,在青山绿水之间,隐士隐居其中。作者没有直接描写隐者,而是从远处来描写他。“闲心又逐马蹄忙”意思是作者的心情随着马蹄声而变得急切起来。“闲心”指作者内心的闲适,“闲心”与“马蹄忙”形成对比。 颔联写诗人入城后所见。“绿禾畦里流声细”意思是说,绿色的稻田中传出细细的流水声。“青草湖边雨气香”意思是说
本诗由草市至汉口小河舟中杂咏二首,其中第一首的诗句为“陵谷千年变,川原未可分”。下面将提供对此的理解: - 诗人简介:袁中道(1570—1623),号小修,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与他的哥哥袁宗道、袁宏道并称为“公安派”,是“公安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作品广泛涉及诗歌、散文和评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诗句解析:“陵谷千年变”,这句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带来的巨大变迁
【注释】 暮春:春天将尽。二音:指《阳关三叠》。 【译文】 早春的长安城里到处可见柳树青青,它们轻轻拂过水面。江南春天来得过早,现在那里哪里还有嫩绿的柳条? 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在京城看到春景后的感受。首句写京城的景色,用“始”字点明时间,说明是初春;二、三两句写柳叶,前一“拂水端”描写了柳树生长的环境,后一“若似”写出了对江南春天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早春的遗憾心情。最后一句则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注释】 九日登中郎沙市宅上三层楼:九日,指重阳节。中郎,中郎县,今四川省中江县。沙市,今属四川。上三层楼,在成都城西。 谁(shen):疑问代词,何人?上此楼,指登上楼上的高楼。 林烟迷蜀道:树林中的烟霭迷蒙,遮蔽了蜀地的道路。迷蜀道,迷蔽蜀地的道路,暗喻诗人登高望远,感叹山河破碎,故土沦丧。 帆影识吴舟:船帆的影子可以辨认出吴国(三国时吴国在今天的江苏省苏州一带)的船只。识,辨别。
这首诗是作者在阻风时登晴川阁所作的五言绝句。诗人以游历名胜古迹的经历为题材,借景抒情,表达了对人生坎坷、世事无常的感慨。 第一句“苦向白头浪里行”,意思是说,自己一生都在艰难困苦中度过,白发苍苍,仍然在波涛汹涌的人生路上前行。 第二句“青山也识旧书生”,意思是说,青山仿佛也认出了这位曾经求学于斯的老书生。这里的“识”字,可以理解为识别、记住的意思,也可以理解为赞赏、欣赏的意思
绣林阻风远望 雨中新柳净江头,燕子穿花立钓舟。 东去湖湘多大泽,春来天地少安流。 南平驿路何时尽,北渚风烟渺自愁。 石壁沉沉收落日,一痕渔火动沙洲。 译文: 在雨中看到新长出的柳树和干净的江头,燕子穿过花丛站在船上钓鱼。 东边的湖湘地区有许多大的湖泊,春天时天地间少有安流之处。 南平驿路何时才能走到尽头?北方的渚山风烟渺茫让人感到愁苦。 夕阳西下时,石头上的阴影沉重地收起
【注释】 1.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 2.龙口:指长江口,这里指汉水入长江口处的江口。 3.裙做帆:比喻小舟像女子的裙子一样飘动。 4.湖:指长江。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江南景色和船夫生活情趣的小诗。首句写天色已晚,乌云密布;次句写诗人在江边等待渡船;三句写船夫划着小船,在江上飞驰;最后一句写船夫们欢声笑语地渡过长江。全诗语言质朴明快,意境清新隽永,富有生活气息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