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根据对诗歌的理解,用规范的现代汉语作答。 “永夜漏方中”,深夜的漏壶已经敲响了半夜时分;“琼瑶洒半空”,晶莹的月光从窗子照进来,洒满了半间屋子;“气侵书幌冷”,书房里的烛光在风中摇曳,发出轻微的响声,好像有冷气侵入
【注】1、皇父亲祀北郊:皇帝在北郊祭天。甘霖大霈:指甘雨降下,滋润万物。恭纪:恭敬地记载。甫竣宣防略:刚结束宣传防御之策。銮回五月中:指皇帝回到宫中,五月份的中旬。2、需:需要。稼穑:泛指农事活动。3、方泽:古代帝王祭祀的圣地。将:助词,表修饰关系。4、精禋:虔诚的祭祀。礼成:表示祭祀仪式完成,也暗示了雨已降。5、圣意信天通:意思是皇帝的旨意与上天相通。
诗句解析: 1. 华灯夜满原,布置列星繁。 - 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黄河灯火辉煌,如繁星般点缀着原野和河岸。"华灯"指的是灯光美丽而明亮,"夜满原"表示整个地方都被照亮了。"布置列星繁"则形容这些灯火如同星星一样,排列得井井有条,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2. 缥缈探三岛,离奇演八门。 - 这里提到了"缥缈"这个形容词,意味着景象或事物模糊不清、若有若无的样子。"三岛"可能是指传说中的蓬莱、方丈
首先给出诗句: 1. 灿烂书千卷,莹然一镜悬。 2. 映签光潋潋,透幌影娟娟。 3. 秘阁搜奇字,芸窗理旧编。 4. 夜深看愈皎,清坐懒成眠。 接下来是译文: 1. 藏书如千卷辉煌,晶莹照镜悬挂其中。 2. 书架反射出光芒闪烁,透过窗纱看到影子婉约。 3. 在密室里搜寻珍贵文字,整理着旧日的书本资料。 4. 深夜阅读愈发明亮,清静坐着不想睡觉。 关键词注释: 1. 璀璨
孟秋扈跸观稼恭纪 殿角微凉起,豳歌大火流。 莲房新坠粉,梧叶早惊秋。 玉露滋芳甸,金风入画楼。 圣心勤稼穑,躬自省西畴。 即秋季,古代以四季分二十四节气,孟秋为秋季的开始;扈跸,跟随皇帝出行;观稼,观察农作物;恭纪,恭敬地记录。殿角,指皇宫的宫殿角落;微凉,微微的凉爽;豳歌,指《诗经·国风·豳风》中的歌曲;大火,大火星,古人认为它是夏季的火神;莲房,荷花的果实;新坠粉,新鲜的莲子;梧桐
雨后即事 雨足适新晴,翛然天宇清。 殷忧舒北阙,栉比望西成。 殿阁微风度,阶除残暑轻。 濡毫思志喜,禾黍竞滋荣。 注释: - 雨后即事:描述在雨后的情景下,即兴写下的诗句。 - 雨足适新晴:雨水停歇后,天气转晴,万物得以沐浴。 - 翛然天宇清:形容天空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 殷忧舒北阙:指朝廷的忧虑得到了舒缓。 - 栉比望西成:形容人们盼望丰收的景象,希望看到秋天的收获。 - 殿阁微风度
皇父勘河省不获奉侍瞻恋惭悚交迫于怀敬成一律 河槽筹国计,疏导恤民生。 俯允廷臣请,亲劳圣主行。 未能随法驾,何以效愚情。 定省无由达,中宵愧悚并。 注释:黄河在流经河南时,河道狭窄,水浅沙淤,经常发生泛滥。为了治理好黄河,皇上派皇父到河工现场考察,研究治理方案
顺风放舟 长河风力驶,千里片帆轻。 桨歇村频转,桡停岸自迎。 野凫冲荇起,归雁拂云鸣。 试问邮亭吏,何如驷马行。 注释: 1. 长河风力驶,千里片帆轻:描述长河中风力强劲,使得船帆轻盈如飞,表现出顺风而行的快感和自由。 2. 桨歇村频转,桡停岸自迎:船只靠岸时,船员们纷纷转动桨柄以减缓速度,让船只自然地停在岸边,无需外力推动。 3. 野凫冲荇起,归雁拂云鸣:野鸭戏水时激起的波纹与荇叶相随
【注释】 早春:指春天到来时的景象。 冻解和风至:寒气解除,和风吹拂而来。 璇杓:北斗七星中的两颗星叫“斗柄”,形状象杓(chuái)子,因称。正建寅:北斗的斗柄正指向寅位。 丛梅:簇生在一起的梅花。 余雪:积雪已消。 柳眼:柳叶初长,尚未张开。 莺声:黄莺的叫声。 阳春:即春季。 【赏析】 《早春》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绝诗,写于开元年间(713—741)。此诗描写了冬尽夏来时节的景色变化
【解析】 (1)扈跸,随皇帝出行。阅长河,巡视黄河。微风起碧波,微风吹拂,泛起的波澜像绿色的涟漪。牙樯连百里,桅杆连接着百里长的河道。珠旆,旗杆上挂着的彩色旗帜。转层坡,旗帜随风旋转于山坡之上。调琴韵,抚琴吟唱。临窗听棹歌,坐在窗边听船夫高唱水歌。时清多乐事,天气晴朗时有很多愉快的事情。万汇总春和,万物都沐浴在春天的温暖之中。赏析:这是一首描写黄河景色的诗。诗的首联写诗人随皇帝巡视黄河之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