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登望海楼》。 首先我们来逐句翻译这首诗: 观海登楼日未斜,晴空万里浮云霞。 才经一阵风过槛,倏起千堆雪卷花。 贝阙鳌峰如可接,鹏津鲛室岂终遐。 诡词未许张融赋,到此方知语不夸。 接下来是每一句的解释和注释: - 第1句:“观海登楼日未斜” —— 在海上观赏大海,登上望海楼的时候,太阳还没有偏西。这里的“观海”指的是站在望海楼上欣赏海洋景色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圣代悲微臣》。全诗如下: 圣驾南巡自春徂夏瞻依心切恭赋斯篇 春光荏苒熏风至,圣驾勤民尚未还。 幸有埙篪随越舸,愁无羽翼赴吴关。 晨趋北阙螭头上,夜梦南云豹尾闲。 清陛恭迎堪计日,几回翘首潞河湾。 注释与赏析: 1. “圣驾南巡自春徂夏瞻依心切恭赋斯篇” - 注释: 皇帝的銮驾从春天出发到夏天返回,我(臣子)对皇帝的思念之情非常深厚,因此恭谨地写下了这篇作品。 -
解析与赏析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晓起浮窗日色明:清晨起床推开窗户,看到阳光明媚。 译文: 早晨起床打开窗户,看到阳光明亮。 - “晓起”指天刚亮时起床。 - “浮窗”形容通过窗户向外看的感觉。 - “日色明”描述阳光的强烈和明亮。 2. 苔痕滋碧露光莹:青苔的痕迹在翠绿的叶子上闪耀着露水的光芒。 译文: 苔藓在碧绿的叶子上闪耀着晶莹的水珠。 - “滋”表示生长、蔓延。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韩偓的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祥和的画面。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殿阁参差际碧天,玉阶秋草静芊绵 - 解析:宫殿建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在青翠的碧空中,秋天里台阶上长着细长柔美的秋草。 - 译文:殿宇层层叠叠,高耸入云,碧空如洗,宛如仙境。台阶上铺满了金黄色的秋草,细长柔美,仿佛是大自然的杰作。 2. 云开北阙祥光满,雨过西山霁色鲜 - 解析:天空中云朵散去,阳光普照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的内容和形式。 第一联: ```plaintext 赐观金莲花 ``` 解析:这是诗歌的开头,“赐观”表明了这首诗是皇帝对臣子的恩赐,而“金莲花”则是被赐予的对象,即诗人要观赏的花朵。 第二联: ```plaintext 异种遥从塞外传,香台曾为捧金仙。 ``` 解析:这一联描述了花朵的来源和曾经的珍贵。“异种遥从塞外传”指的是这朵花是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行旅的生动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 首先来看第一句:“早行晴野树如烟。” 这一句描绘了一幅宁静的乡村景色。在晴朗的早晨,太阳从东山升起,阳光照耀下,树木的影子如同烟雾缭绕,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这里的“烟”字形象地描述了树木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朦胧而美丽。同时,“早行”二字也预示了诗人即将开始一天的行程。 接着看第二句:“日出东山映绣鞯。”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前廊 - 曲廊斜转接修篁,坐倚层岩意兴长。 - 曲折的廊道转向修长的竹林,坐着依靠层层岩石,心中兴趣盎然。 2. 细草敷荣侵塌绿 - 细草繁茂覆盖着地面,青翠欲滴,仿佛连大地也染上了生机。 3. 野花争艳袭衣香 - 野花竞相开放,色彩斑斓,争奇斗艳,似乎在空气中弥漫着迷人的香味。 4. 碧梧枝上听蝉躁 - 我坐在碧绿的梧桐树下,聆听树上知了的鸣叫,声音清脆而急促。
【注释】 中元:农历七月十五日,佛教称为“盂兰盆节”。侍从:跟随皇帝出巡。 云散晴空暑气收:指天气转凉,云雾消散,天空晴朗,暑气已去。 薄海兆民歌大有:薄海广大的百姓都歌颂大治之年。 钧天广乐奉宸游:天上的音乐奏响,奉旨出游。宸:帝王的宫殿。 瑶星合彩兰盆映:银河中闪烁着的星星,五彩缤纷的云彩衬托着月亮,如同在月光下的香炉中燃起的香火。瑶星:即瑶池中的明星。 银蕊分光莲浦浮:莲浦中的莲花
译文: 夕阳斜照映照在碧波清流上,我悠闲地漫步在长桥之上。山静下来,鹿儿走过,叼着瑞草。溪水平静如镜,鱼儿在水中欢快地畅游。蒙蒙的雾气侵湿了我的衣服,阵阵的清香扑面而来。我独自倚靠在这里,天空渐渐暗淡,楼阁被晚霞映照得格外明亮。 注释: 1. 山池晚步 - 描述诗人散步于山间池塘的情景。 2. 夕阳斜映绿波清 - 夕阳的余晖斜照在清澈的水面和周围的绿色植被上。 3. 闲傍长桥步屧行 -
【解析】 1. 本诗为七言律诗,押平声韵。 2. 首句“作”是动词,意为“盛开”。 3. 首句中“开”是动词,意为“盛开”,而第二句中的“徘徊”是名词,意为“游赏”。 4. 第三句中“衔”是动词,意为“衔来”。“过”也是动词,意为“飞过”。 5. 第四句中的“引”是动词,意为“引导”。 6. “香袭书帏锦作堆”意思是香气袭来,把书帷和锦绣堆积成一堆,这里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芍药花的芬芳扑鼻。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