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
诗句赏析: 诗意解读: 1. 立春象征意义: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之首,标志着春天的开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春天不仅仅是自然界的变化,更是生命力的象征和新生活的开始。诗中的“立”字,强调了这一时节的重要性,它不仅是时间的标记,更是一种文化和精神的传承。 2. 自然景观描绘:诗人通过“晴光当户映”,“淑气逐人来”,将春天的气息和景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阳光透过窗户洒满屋内,春风拂面而来
月夜对落花有感 释义: 落花满径,月光朦胧。夜晚宁静,我独自吟咏着料峭的春风。 译文: 落花遍布小径,月光朦胧,夜晚宁静,我独自吟咏着料峭的春风。 - 月夜:描述夜晚的景象。 - 落花满径:描述地上铺满了落花。 - 月朦胧:形容月光模糊不清。 - 夜静:描绘夜晚的安静景象。 - 闲吟:指诗人在夜晚静静地吟咏诗篇。 - 料峭风:形容春风微寒而劲利。 - 烟外钟声
诗句释义 1 河沙千世界,只此一微尘 - 这句话表达了一种宇宙中微小如尘的概念。将整个世界比喻为河沙,强调了在如此浩瀚的世界中,个体的存在显得极其渺小和微不足道。这里的“只此一微尘”突出了诗人对自身存在的深刻反思,暗示了即使是最微小的存在,也有其独特的意义与价值。 2. 为见禽鱼乐,方知天地春 -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和谐共处的场景,其中动物和人类共享自然之美。通过观察到鸟类和鱼类的快乐生活
《春园读书》 一片芳菲上苑东,昼长人坐落花风。 蒙茸细草侵阶绿,浓艳夭桃映阁红。 香惹游蜂窥几席,晴熏舞蝶傍帘栊。 韶光脉脉春如海,讽咏芸编兴不穷。 注释: - 一片芳菲上苑东:一片芳香的花朵盛开在上苑的东边。 - 昼长人坐落花风:白天长了,人们坐在开花的树下。 - 蒙茸细草侵阶绿:茂盛的细草覆盖了台阶,使得台阶变绿。 - 浓艳夭桃映阁红:鲜艳的桃花映照在阁楼的红色装饰物上。 -
【注释】 穗帐:指帷帐。陈筵:设宴。云軿:古代称帝王的车子。万民泪:万民,指天下百姓;流泪,形容哀悼之情。百寮师:百官的首领。献替:指建议、批评。仪容:礼仪容貌。俨在斯:犹言俨然在焉。花萼:比喻枝叶。 【赏析】 此诗作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怡贤亲王允祥(一作允禄)原是康熙帝的宠臣,以武功和文治闻名。康熙帝曾称赞他“有古人之风”。但允祥为人骄傲自大,为政严酷,因而引起朝内外的不满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田家三首》之一。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去冬无雪今春雨未沾足 /朕心忧畏莫可言喻幸于前五月十八日甘霖倾注枯焦顿解不觉喜而成咏 译文:去年冬天没有下雪,今年春天雨水也没有降临,我心中忧虑恐惧,无法用言语表达出来,幸运的是在上个月的十五日天降甘霖,使枯萎的庄稼得到了滋润,我不禁感到欣喜而吟诵此诗。 2. 节过五月半,膏雨尚愆期 /昼夜忧农事,精虔吁帝慈 译文
夏夜即景 松荫溪流静,雨余峰影寒。 夜深尘虑涤,河耿漏声残。 清韵风敲竹,幽香露滴兰。 长空神妙合,心月会双丸。 注释: 1. 松荫溪流静,雨余峰影寒:松树的树荫覆盖在小溪上,溪水显得异常宁静,雨后的山峰显得更加冷清。 2. 夜深尘虑涤:夜晚降临,心中的杂念被洗涤干净。 3. 河耿漏声残:河水流淌的声音似乎也变得悠长而深沉。 4. 清韵风敲竹,幽香露滴兰:清风拂过竹林,发出清脆的声音
中秋 冰轮圆此夕,华彩耀寰瀛。云雾长空净,乾坤一色明。金波帘影动,玉露桂香清。海内同欢节,家家笑语声。 译文: 中秋之夜,月光如冰轮般明亮皎洁,照亮了整个宇宙。云雾消散,天空变得清澈,整个世界一片光明。窗帘上的金色花纹在月光下摇曳生辉,空气中弥漫着桂花的清香。全国各地的人们都在庆祝这个团圆的节日,家家户户都充满了欢笑和祝福的声音。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诗歌
新晴遣兴 远水明斜照,残霞有似无。 岚光浮树杪,桥影射池隅。 鹊唱平安曲,荷呈如意珠。 天然诗里画,懒绘辋川图。 注释: - 远水明斜照:远处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显得明亮。 - 残霞有似无:天空中的晚霞看起来似乎是有又似乎没有。 - 岚光浮树杪:山间的雾气(岚)在树木的顶端飘浮。 - 桥影射池隅:桥的影子在水中投下了角落。 - 鹊唱平安曲:喜鹊在唱歌,听起来像是在唱“平安”。 - 荷呈如意珠
秋夜印月池作 雨后添新涨,盈盈碧沼深。 临流洗俗耳,对月静尘心。 注释:雨后池塘水位上涨,水面清澈如镜。我站在水边,用手轻轻拍打着水面,试图洗净世俗的耳朵,让心灵得到平静。 松引仙禽舞,萍摇锦鲤沉。 飒然风拂面,翠竹助清吟。 注释:微风吹过,松树摇曳生姿,仿佛是一群仙鸟在舞蹈;浮萍随波逐流,时而露出水面,时而沉入水底。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不禁陶醉其中。 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