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韬玉
诗句释义与译文 1. 问古 - 提问古代之事 - 注释:诗人通过询问来追溯历史,表达对古代文明的好奇和敬仰。 2. 大底荣枯各自行 - 大自然自有其规律 - 注释:“大底”即“到底”,表示最终;“荣枯”指兴盛衰亡;“各自行”意味着每个事物都有其独立的运行轨迹。这一句表达了自然界中万物各有其生长、衰老的过程,这些过程虽然不同,但却是自然而然、各自有序的。 3. 兼疑阴骘也难明 -
这首诗是李白在安史之乱平定后写的,当时他的官职已经升迁到宰相。诗中表达了他对太平盛世的向往和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自己年华已逝、功业未成的心情。 我们来看这首诗的第一句:“炉中九转炼虽成,教主看时亦自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诗人)的武功和智谋都经过了无数次的锻炼和考验,现在终于练成了高深的境界,但是当我看到这些成果的时候,我自己都感到震惊。这里的“九转”是一个比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下面是逐句翻译: 1. 物外灵踪客到稀,竹房斜掩旧荆扉。 译文:世间的踪迹很少见到,只有竹子做的小屋斜着门帘。 注释:物外,指超脱世俗的人或物。灵踪,神秘的踪迹。 2. 丹书万卷题朱字,碧岫千重锁翠微。 译文:万卷的书都写上了朱砂红字,青山重重环绕着青翠的山色。 注释:丹书,指用红笔书写的文字。万卷,表示很多卷。朱字,红色的印章或批注。 3. 泣露白猿携子去
【注释】: 女娲:上古神话中的创世女神,相传她曾炼五彩石补天。 罗裙:女子的衣裙。 百尺:形容很长。 湘江:湖南省境内的一条河流。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人用女娲的罗裙来比喻湘江两岸的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山景。首句“女娲罗裙长百尺”,以女娲的罗裙比喻湘江两岸的山,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湘江两岸的山景。次句“搭在湘江作山色”则将女娲的罗裙比喻为湘江两岸的山
这首诗描绘了牡丹在春天的盛开,诗人通过对牡丹的赞美,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牡丹:牡丹是中国的传统名花,被誉为“花中之王”,象征着富贵和繁荣。 折妖放艳有谁催,疑就仙中旋折来。 折妖:形容牡丹花瓣丰满,犹如仙女下凡一般美丽。 放艳:形容牡丹花朵鲜艳夺目,犹如艳丽的美人。 有谁催:暗指春天的到来,为牡丹开放创造了条件。 疑就仙中旋折来:比喻牡丹从仙境中飘然而至,给人带来惊喜。
注释: 石甃通渠引御波,绿槐阴里五侯家。 石砌成的渠道引来了皇家的御河波浪,绿荫掩映下是豪门贵族的府邸。 地衣镇角香狮子,帘额侵钩绣辟邪。 地面上铺着地毯,角落处有香炉镇角;门帘上绘有龙凤图案,寓意驱邪避凶。 按彻清歌天未晓,饮回深院漏犹赊。 随着歌声悠扬,天还未亮;喝完酒后,夜已深沉,更漏还未到点。 四邻池馆吞将尽,尚自堆金为买花。 周围的水池和亭台楼阁都被占满,但豪门仍然不惜千金只为买花装饰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 献赋未为龙化去,除书犹喜凤衔来。 花明驿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画开。 莫把新诗题别处,谢家临水有池台。 注释: 1. 送友人罢举授南陵令:我送别了一位被选为南陵县令的友人,心中十分忧愁。 2. 共言愁是酌离杯,况值弦歌枉大才:我们共饮这离别的美酒,感叹自己才华未能得到应有的施展。 3. 献赋未为龙化去,除书犹喜凤衔来:虽然我未能如龙一般升天
诗句解析与译文 第一句:“选胜逢君叙解携” - 释义:选择了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遇到你,我们坐下来聊天并一起离开。"选胜"指选择一处美景进行欣赏或游玩;"逢君"是遇到朋友或熟人。"叙"和"解携"分别意味着聊天和分手,表示在这次出游中与朋友的愉快互动。 - 译文:在美好的地点,我和你相遇,我们坐下来聊,然后一同离开。 第二句:“思和芳草远烟迷” - 释义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采茶词》。以下是对其逐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天柱香芽露香发,烂研瑟瑟穿荻篾。 - 注释:"天柱"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茶叶品种,"香芽"则指其香气浓郁。"露香发"形容茶叶在采摘后散发出的香气。"烂研瑟瑟"形容茶叶制作时的情景,仿佛在研磨的声音中,荻(竹)篾被不断穿过。 2. 太守怜才寄野人,山童碾破团团月。 - 注释:"太守"指的是当地的地方官
这首诗的原文是: 吹笙歌 信陵名重怜高才,见我长吹青眼开。 便出燕姬再倾醑,此时花下逢仙侣。 弯弯狂月压秋波,两条黄金𨴋黄雾。 逸艳初因醉态见,浓春可是韶光与。 纤纤软玉捧暖笙,深思香风吹不去。 檀唇呼吸宫商改,怨情渐逐清新举。 岐山取得娇凤雏,管中藏著轻轻语。 好笑襄王大迂阔,曾卧巫云见神女。 银锁金簧不得听,空劳翠辇冲泥雨。 译文: 在信陵君的府邸里,我被深深欣赏,他的长笛声让我陶醉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