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谦益
【诗句释义】 蓟北:指北方边塞地区。兵尘逼暮冬,形容战乱给人们带来的困扰和痛苦。 菰芦(ɡū lú):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这里指代边塞的荒凉景象。愁杀老吴侬:吴侬指江南一带的人,他们因长期生活在水乡,习惯于水的生活,而北方是一片沙漠。所以看到蓟北如此荒凉,自然感到十分伤心。 龟刳(kū):用龟甲做工具,比喻做事精细。这里指用龟甲做工具来处理政事,表明作者对政事的关心。知人事:知道世事。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词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考生要了解诗歌的内容,然后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并分析其表达效果和作用。“巾裁白氎杖红藤”,巾指的是手巾,这里代指诗人自用的头巾;“氎”指的是粗布,用这种粗布做手巾,说明生活朴素、清贫;“杖红藤”,藤杖,这里用来比喻年高德重的老者,也暗含着诗人对这位年事已高的友人的尊敬和祝福。“丙舍青山近可登”,丙舍是官舍,这里指友人的居所;“青山近可登”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奉和元稹过香积寺》。 首先我们来看注释: 1. 嶞山如乳五峰垂:嶞山像乳汁一样,五座山峦低垂。嶞,音“xiāo”,意为高耸。 2. 面壁朝来仍入定:面对墙壁修行,早晨仍然能保持内心的平静。 3. 藏舟夜半已潜移:在夜晚,船被隐藏起来,仿佛已经移动了。 4. 影堂落月明灯在:在影堂的月光下,明亮的灯光依然明亮。 5. 刻漏穿花响梵迟:时间流逝的声音穿过花朵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共四句,每句七个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读史 - 这首诗的标题“读史”,意味着诗人在阅读历史书籍。 班史才翻又短长 - 这里的“班史”可能是指古代的史书,如《史记》。“才翻”表示刚刚翻开书页,“又短长”则表达了对史书中人物事迹长短不一的感慨。 闲钻故纸费商量 - “故纸”指的是古代的书卷或文献,“费商量”表示翻阅这些书卷需要花费心思去思考和理解。
诗句:空堂莞秸正幽幽,高枕惭非抱膝流。 译文:空旷的殿堂中摆放着莞席,环境显得十分幽静,高枕无忧但心中却充满惭愧,因为我并非像古人一样能怀抱膝盖而安。 注释:莞秸,莞席,一种古代用来铺垫的草席。幽幽,形容空间空旷寂静。抱膝流,指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即抱着膝盖坐着思考问题。惭愧,内心感到不安或羞愧。 赏析:此诗通过“空堂莞秸”这一意象,描绘出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面对岁月流转、人事更迭
梅信差池鹤梦寒,傍檐聊喜鹊声乾。 译文:梅信的飘落与差池的鹤梦相映成趣,在檐旁听到喜鹊的叫声。 注释:梅信,指梅花的消息。差池,比喻变化不定。鹤梦,比喻仕途坎坷。傍檐,指靠近屋檐。聊喜,表示高兴。鹊声乾,指喜鹊叫声。 赏析:此诗句描绘了诗人在岁末时节的所见所感,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生活的感慨。 南海骑麟真漫浪,东门逐兔枉悲酸。 译文:在南海追逐麒麟真是徒劳无功,在东门追赶兔子却感到悲哀。
崇祯庚午中秋日拜观睢阳五老图敬次杜正献公原韵 须眉巾屦尽高闲,瞻拜修然整敝冠。 旧德至今传五老,丰碑何用视三桓。 拔茅事往风犹在,举网谋成骨巳寒。 叹息昭陵还盛世,仪刑长向画图看。 注释:胡须眉毛头戴布鞋都已闲散了,来瞻仰睢阳五老图,显得庄重而整齐。 过去的德行现在仍被传颂,睢阳五老的丰碑何必再用来看? 当年拔除杂草,事情已过去很久,但风声依旧在;当年设下罗网捕鱼,计谋已成功,但骨骼已经冷却。
注释: 1. 艰危阅尽想方袍,收拾残生避豖豪。 艰危:艰难困苦。方袍:即道士之袍,古代道士常穿。豖豪:猛兽。 2. 一酌春醪营我老,千章夏木为君高。 春醪:春天的美酒。千章:形容树木茂盛,有千百棵的意思。为君高:指为你(作者)的志向和抱负而感到自豪。 3. 图山墨漫西湖雨,煮水茶生北涧涛。 图山:用墨描绘山水画。南岳有“图山”之名,故此处代指南岳。西湖雨、北涧涛:分别指西湖的雨景和北涧的涛声。
【注释】 风雨漂摇不可当:形容局势动荡不安,形势非常危险。 清虚宫里日差长:清虚宫是道教的庙宇,这里用来形容道士们生活悠闲自在。 斗棋小试行军法:比喻用兵打仗时,排兵布阵如同指挥军队一般。 撒豆频夸却敌方:意思是说撒豆子可以吓唬敌人。 闲逐邓林搜弃杖:邓林,即邓林寺,位于今陕西宝鸡。这里用指道士们闲散无事,到处游玩。 戏禁沧海学栽桑:意思是说戏弄海神和禁止在海边种桑树。 险竿儿女西凉伎:西凉伎
注释: 1. 野老:指隐居乡间的老人。 2. 心终恨虏骄:内心始终怨恨敌人骄傲。 3. 扶藜咄咄步中宵:拄着拐杖匆匆忙忙地走夜了。 4. 即看露布来京国:转眼看到朝廷颁布的捷报从京城发来了。 5. 无那云林远市朝:可惜远方的山林远离京城,不能像在城市一样繁华。 6. 筳卜频烦欣竹算:经常需要用竹算子占卜。 7. 镜听瑟缩畏诗妖:对着镜子听瑟的声音会害怕诗歌中的邪恶。 8. 辍耕今日欣相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