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得仁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赏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此题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因此考生需要对全诗进行逐句翻译,同时标注关键词。如“轻一别”“马上意超然”中的“送”“一别”;“来日行烦暑”“归时听早蝉”;“阴云翳城郭,细雨紊山川”中的“阴云”“翳”“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郊的作品。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1. 陈情上知己(向知己倾诉衷肠) - 释义:诗人向自己的知己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 - 注释:这里“知己”指的是朋友或者亲近的人,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者同事等。 - 赏析:通过诗歌,孟郊向知己诉说了自己的心声,这种交流方式在当时社会是比较罕见的。 2. 性与才俱拙(天性与才能都不佳) - 释义:诗人认为自己的性格和才能都很平庸。 - 注释
这首诗是诗人在圆月之夜,对朋友的寄语。首句“圆明寒魄上”描绘了一轮明亮的月亮挂在天空中的景象;第二句“天地一光中”则表达了月光照耀下的天地间一片光明的情景;第三句“临水通宵坐”,诗人在月光下坐了很久很久;第四句“知君此兴同”,表示诗人知道朋友和自己的心意是一样的;第五句“华凝衣有露”,描述的是月光下衣服上凝结的露珠;第六句“静极树无风”,形容了夜晚的宁静,没有风声;最后一句"若向湘江见
【赏析】 谢观,生平事迹失考,仅知其诗多写山水风物。其诗风格清新自然,与孟浩然、王维等同为盛唐“四大诗人”之一。此诗是作者在长安时写给友人的,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十五年馀苦,今朝始遇君”。十五年来苦苦相思,今天终得与君相会。“十五年”,时间之久;“苦”,情感之深;“始遇”,期盼之日。这既是实指,又是虚喻,以夸张手法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深,相见之难。 颔联“无惭于白日,不枉别孤云”
诗句释义 《秋夜寄友人二首》 1. 永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 - 解释:整夜没有其他忧虑,长吟直至深夜。 - 关键词注释:永夜,整夜,无他虑,长吟,毕,二更,都是指夜晚的时间和行为。2. 暗灯摇碧影,滞雨滴阶声。 - 解释:微弱的灯光摇曳着碧绿的影子,滞留的雨水滴落台阶发出声响。 - 关键词注释:暗灯,微弱灯光,摇影,停滞,雨滴,阶声,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声音细节。3. 道进愁还浅,年加睡自轻。
译文 我为什么不能像顾校书一样,在春坊内得到志向的实现? 寂寞是本来就应该存在的。 闭上眼、静下心坐在窗前,看着窗外花开花谢,听着屋外鸟鸣虫叫。 只怪那些龙楼里的官吏们,让我又回到了山中。 注释 1. 寄春坊顾校书:寄意表达对春天、春天中的生活或春天中的人的情感。 2. 宁因不得志,寂寞本相宜:既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志向,那么内心的寂寞就是最合适的状态。 3. 冥目冥心坐:闭上眼睛
注释: 寄给雍陶的先辈(雍陶是晚唐诗人,与您关系亲近) 久别青云士,幽人分固然。 愁心不易去,蹇步卒难前。 尽落经霜叶,频阴欲雪天。 归山自有限,岂待白头年。 赏析: 这是一首表达对雍陶前辈思念之情的诗作。首句“久别青云士”,表达了诗人对雍陶的深情厚谊,他们曾经一起在仕途上奋斗过,共同度过了许多难忘的时刻。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两人不得不分开了。 第二句“幽人分固然”
注释: - "廉问帝难人":指的是清廉公正地询问帝王,形容一个人清廉。 - "朝庭辍重臣":朝廷停止重用大臣。 - "入山初有雪,登路正无尘":刚进入山区就有雪花飘落,上山下山时道路很干净。 - "去国鸣驺缓":离开国家后车马声缓慢。 - "经云住旆频":经过的路上旗帜频繁。 - "千峰与万木,清听雨情新":群山和树木,清脆的雨声让人心旷神怡。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
诗句解析: 1. 乐游原上望,望尽帝都春。 -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乐游原上远眺,直到看到春天的景色遍布整个京城。"乐游原"是长安城附近的一个地名,这里指的是京城。 2. 始觉繁华地,应无不醉人。 - "始觉"表示突然意识到或发现,诗人在这里可能是指他第一次真正欣赏到京城的美丽。"应无不醉人"意味着京城的繁华景象足以让人陶醉。 3. 云开双阙丽,柳映九衢新。 - 双阙是古代皇宫的象征
诗句: 所思同海岱, 所梦亦烟波。 译文: 我所思念的人和山峦一样辽阔, 我所做的梦也是在烟波浩渺中。 注释: - 所思同海岱:这里的“所思”指的是作者心中的所思所想,而“海岱”则是指大海和泰山,象征着宽广无垠的地域。 - 所梦亦烟波:同样地,“所梦”代表的是作者的梦境,而“烟波”则是指水面上的云雾,代表着渺茫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