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得仁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然后分析诗句的意思,再注意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及运用了哪些手法。本诗是一首送别之作,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意思是: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偶赴高僧约,旋知长者来。云山堪眺望,车马必裴回。问以何为待,惭无酒一杯。 【答案】 通济里居酬庐肇见寻不遇 ①衡门掩绿苔,树下绝尘埃
【注】《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公元74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高湘登科及第后东归洛阳觐见叔父时。此首为应制诗,应是当时主试官温造命作。 ```markdown 送高湘及第后东归觐叔 ``` 诗句: - 「此去几般荣」:表示这次高湘的成就,将会给家庭带来荣耀。 - 「登科鼎足名」:指高湘考中科举,名字被镌刻在鼎上,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 译文:
注释:春末雨微微地降临,我怀疑是飘落的树叶;雨气蒙盖着杨柳枝头,使花朵显得沉重,牡丹也迟迟未开。傍晚鸟儿先归巢,盼望着明天晴朗的日子。什么时候才能把天空遮蔽起来,让新暑的凉风吹拂过来? 赏析:此首诗描写了暮春时节,诗人对自然景象的观察和感受。诗中通过对雨、柳、杨、花、鸟等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下面是逐句释义: 君此卜行日,高堂应梦归。 君:指你的朋友或亲人。卜行日:占卜决定出发的日期。高堂:高大的堂屋,此处代指家。应梦归:意味着你会在梦中回到家中。 莫将和氏泪,滴著老莱衣。 和氏:古代传说中一个名叫卞和的人,他的玉璞被认为可以成为宝玉。这里用“和氏”来比喻朋友的才华未被世人所知,如同卞和的玉璞。滴著老莱衣
诗句释义 1 迢递从知己 - "迢递"意指遥远和漫长,"知己"表示彼此非常了解的朋友或伙伴。整句意为:与你相知相伴,距离遥远也不怕。 2. 他人敢更言 - "他人"指除你之外的人,“更言”意味着别人不敢多说。此句表明:除了你以外,其他人都不敢轻易发表意见。 3. 离京虽未腊 - "离京"指的是离开京城,"腊"在古代中国是农历年的最后一个月,此时正值冬季。这句说明:尽管已经过了腊月(即冬至)
诗句如下: 《送顾非熊作尉盱眙》 一名兼一尉,未足是君伸。 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 天下虽云大,同声有几人。 1. 注释: - 一名兼一尉:指顾非熊同时被任命为一个官职和地方县尉。 - 未足是君伸:暗示顾非熊的才能还未得到充分的发挥。 - 历数为诗者,多来作谏臣:通过历史典故指出许多诗人都曾成为谏议大夫。 - 路翻平楚阔,草带古淮新:描绘了盱眙地理环境的美丽与变迁。
《早行》 万类半已动,此心宁自安。 月沉平野尽,星隐曙空残。 马渡横流广,人行湛露寒。 还思犹梦者,不信早行难。 注释: 1. 万类半已动:万物大部分已经开始活动了。 2. 此心宁自安:我的心自然感到平静安宁。 3. 月沉平野尽:月亮落下,整个平原都变得黑暗。 4. 星隐曙空残:星星消失在黎明的天空中,留下了一些残存的光亮。 5. 马渡横流广:马儿渡过宽广的河流。 6. 人行湛露寒
送友人下第归扬州觐省 新柳间花垂,东西京路岐。 园林知自到,寝食计相思。 雨断淮山出,帆扬楚树移。 晨昏心已泰,蝉发是回时。 注释: 1. 新柳间花垂:春天的柳条和花朵相互映衬,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2. 东西京路岐:诗人的朋友从东都洛阳返回扬州,这是一条充满曲折的道路。 3. 园林知自到:朋友回到家乡后,一定会感到如归。 4. 寝食计相思:诗人日夜思念自己的朋友。 5. 雨断淮山出:雨后天晴
这首诗的注释如下: 1. 鸡林隔巨浸,一住一年行 - 这里指的是新罗(今韩国)的人被送到了中国。"鸡林"是古代对日本的称呼,因为鸡鸣时分,太阳从海平面升起,所以用"鸡林"作为地名。而"隔"表示两国之间的距离很远。"巨浸"是指大海,意味着这个人要在中国度过一年的时间。 2. 日近国先曙,风吹海不平 - 这两句描述的是新罗人在新地方的生活情况。"日近国先曙"意味着新罗人每天早晨都要看东方的曙光
解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比和比喻的方式,揭示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生活的无常性。下面是逐句的释义和赏析: 第1句:“朝是暮还非,人情冷暖移。” - 注释:早晨和晚上都是同一个人,但人心却是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 - 赏析:这句诗描绘了人生中的变幻无常,强调了人在面对不同环境和情境时,可能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面貌。 第2句:“浮生只如此,强进欲何为。” -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