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得仁
夏日感怀寄所知 刘得仁诗作赏析 1. 了了见岐路,欲行难负心 - 描述了诗人面对歧路时的迷茫和内心的矛盾。 - 表达出诗人想要行动却难以下定决心的情感。 2. 趋时不圆转,自古易湮沈 - 揭示了社会对个人行为的影响和历史变迁对人物命运的消解。 - 反映了诗人对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自由追求的渴望。 3. 日正林方合,蜩鸣夏已深 - 描绘了夏季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蝉鸣声声
注释: - 腹是群书笥(shì):肚子里充满了书籍。 - 官为六义师:被任命为教授诗歌的官员。六义,指《诗经》中的六种艺术手法,即赋、比、兴、风、雅、颂。 - 情高少尘事:心情高尚,很少被世俗事务所困扰。 - 朝下足闲时:早晨退朝,有时间悠闲地处理国事。 - 有句同人伏:在别人面前也俯首贴耳。 - 无私胄子知:没有私心,所以能了解别人的心意。胄子,贵族子弟;知,了解。 - 汉庭公议在,正与触邪宜
【注释】: 宿宣义池亭(宿,停留;宣义,地名;池亭,水边园林。) 暮色绕柯亭,南山幽竹青。 夜深斜舫月,风定一池星。 岛屿无人迹,菰蒲有鹤翎。 此中足吟眺,何用泛沧溟。 译文: 傍晚我停留在宣义池亭,夕阳的余晖环绕着亭子,南山上幽静地生长着翠绿的竹子。 夜晚我乘舟在月光下徘徊,当船儿停稳的时候,只见池塘中点缀着星星。 岛上没有人影,只有野草和水鸟留下的痕迹;水边的蒲类植物长满了白色的芦花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的《题邵公禅院》。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析: - 无事门多掩,阴阶竹扫苔。注释:无事之门常关闭,幽静庭院里竹叶扫清了地上的青苔。(无事:无事可做;阴:阴暗;竹扫:用竹枝扫去) - 劲风吹雪聚,渴鸟啄冰开。注释:猛烈的春风把积雪吹散,口渴的鸟儿啄开冰冻。(劲风:猛烈的风雨;雪聚:雪被风吹动;渴鸟:口渴的鸟儿;啄冰:啄开冰冻) - 树向寒山得,人从瀑布来。注释
冬日骆家亭子 亭台腊月时,松竹见贞姿。 林积烟藏日,风吹水合池。 恨无人此住,静有鹤相窥。 是景吟诗遍,真于野客宜。 注释: 1. 亭台腊月时:指冬天的亭台在腊月的时候特别美丽。 2. 松竹见贞姿:松树和竹子都表现出了坚贞的姿色。 3. 林积烟藏日:树林中聚集着雾气,仿佛遮住了太阳。 4. 风吹水合池:风轻轻吹过,水面与池塘似乎融合在一起了。 5. 恨无人此住:可惜没有一个人愿意在这里居住。
诗句解释: 1. 静里层层石:在寂静的夜晚,我独自坐在石头上,石头一层又一层。 2. 潺湲到鹤林:泉水潺潺流淌,一直流向远方的鹤林。 3. 流回出几洞:从几个山洞中流回来的水。 4. 源远历千岑:水的源头远远地流过了许多山丘。 5. 寒助空山月:寒冷的月光照亮了寂静的山间。 6. 清兼此夜心:清澈的泉水让我的内心也感到宁静。 7. 幽人听达曙:一位隐居的人一直听到天明。 8. 相和藓床吟
【解析】 “像教得重兴,因师说大乘。”意为:像教法得到了重新振兴,因为师父说大乘佛法。注释:“像教”即“禅宗”,“得重兴”即得到振兴发展。“大乘”指佛教的菩萨道、菩萨果位。 “从来悟明主,今去证高僧。”意译:从以前到现在,我都能悟出皇帝是英明之主,如今离去,能成为一位高僧。注释:“悟明主”即悟到君主贤明,“证高僧”即修行成佛。 “蜀国烟霞异,灵山水月澄。”意译:蜀地的山色烟霞特别美丽
【注释】回中:古郡名,今内蒙古河套西北一带。独孤从事:即独孤子固,唐代诗人独孤及字子固的自称。 译文:满庭霜月色皎洁,静风吹过,纤尘不扬。边防无事,夜访州城,与友人畅谈。手抱皮裘,倾听塞外风声,举杯共饮湘云之水。赞佐元戎(指军队),恩惠如山,胜过十万大军。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以送别的场面为线索,通过写景和叙事,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和深厚的情谊。首联写景,“满庭霜”点明节令,“月魄”
注释: 贺顾非熊及:这是一封给顾非熊的书信,祝贺他中了进士。 愚为童稚时,已解念君诗:我是小时候就懂得了你的诗。 及得高科晚,须逢圣主知:等到我考中进士的时候,你正好遇到了圣明的皇上。 花前翻有泪,鬓上却无丝:在花前我不禁流下了眼泪,可是你鬓边的白发却依然如丝般地垂着。 从此东归去,休为坠叶期:从此以后我要回东都洛阳去了,你不要再像落叶一样飘荡不定。 赏析: 这首诗是写给顾非熊的一封信
【注释】 自尔:从此,指从归隐。后:指仙境。经秋:经过一年。又:又过,再过。白云:指仙鹤,也代指仙人。紫府:传说中神仙所居的地方。何山:指何许山,即传说中的华表山,山上有仙人何许君。令威:传说中黄帝的臣子王子乔,学道成仙。 【赏析】 此诗是一首咏仙诗。首句“自尔归仙后”,点明诗人归隐后,就进入了仙境生活。二、三两句写仙人过春、过秋,却始终找不到归途。末两句写自己空对明月,思念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