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得仁
诗句译文与注释如下: - 原文:岂曰趣名者,年年待命通。坐令青嶂上,兴起白云中。岸浸如天水,林含似雨风。南宗犹有碍,西寺问恭公。 - 翻译:我哪里是为了名利而四处奔波?我只是年复一年地等待机会而已。让我在青翠的山崖上静坐,心境也随之上升,仿佛置身于那片云海之中。水面平静得像天空之水,树林似乎被细雨轻拂,带着丝丝凉意。尽管我向往南方的禅宗,但这里的障碍让我无法完全放下世俗之心
寄楼子山云栖上人 一室凿崔嵬,危梯叠藓苔。 永无尘事到,时有至人来。 涧谷冬深静,烟岚日午开。 修身知得地,京寺未言回。 注释: - 寄楼子山:即楼子山,位于今浙江杭州,是灵隐寺的所在地。 - 一室:指灵隐寺中一间简朴的僧房。 - 凿崔嵬:形容墙壁陡峭高耸。崔嵬(cuī wéi),高大、雄伟的样子。 - 危梯:陡峭而狭窄的楼梯。 - 叠藓苔:指楼梯旁长满了苔藓。 - 永无尘事到
诗句:同城各多故,会面亦稀疏。 译文:在同城的我们各自遭遇了许多困难与变故,相见的机会也因此变得非常稀少。 注释:同城:在同一个城市,这里指代作者所在的城市或地区。多故:经历许多困难和变故。 赏析:本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同城中人们遭遇困境的感慨,以及因这些困境而使人们相聚的机会变少的无奈。通过描述同城中的困难和变故,反映了社会的不稳定和人们的困苦状态。同时,也体现了人们在困境中的相互支持和理解
【注释】 1. 寥落:寂寞冷落。故人宅:指友人的家宅。2. 今来:近来,现在。3. 墨沼:古人用来洗笔砚的池水。4. 书堂:书房。5. 秋色:秋天的颜色。6. 剖心肠:形容极度悲痛的心情。7. 日暮:黄昏,太阳将要下山的时候。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故人之宅的悼念之作,表达了作者对亡友的深切思念之情。 首联“寥落故人宅,今来身已亡”写诗人来到朋友的家宅,发现故人已经不在人世
注释: - 玉泉归故刹,便老是僧期。 玉泉寺是旧寺院,僧人回归后应了老僧的期限。 - 乱木孤蝉后,寒山绝鸟时。 在杂乱的树林和孤立的蝉鸣声之后,寒冷的山峰上没有鸟鸣。 - 若寻流水去,转出白云迟。 如果想寻找流水的地方走,那么就会走出白云缭绕的地方。 - 见说千峰路,溪深复顶危。 听说有一千座山峰的路,溪水很深又覆盖着顶峰。 赏析: 这首诗是送别僧人归隐之作
这首诗是王维在西园的所见所感。下面是逐句翻译和注释: 夏圃秋凉入,树低逢帻欹。 - 夏日的西园里,秋天的清凉已经渗透进来,树木变得低垂,好像人的头巾歪斜了一样。 - "夏圃"即指夏天的花园;“秋凉”表示秋季的凉爽气候。"树低"形容树木因季节转换而显得更为矮小。“逢”字在这里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望”,即仰望的意思。因为诗人抬头看到树叶低垂,所以会有这种感觉。"帻欹"则是指头巾歪斜
注释1:师誉振京城,谈空万乘听。 注解:这里的“师誉”指的是老师,他名声大振,在京城受到尊敬;“谈空”指的是谈论佛法,强调了佛法的虚无性;“万乘”指的是天子,古代帝王有万民之重,这里指代皇帝;“听”表示聆听,意味着师生之间进行深入的交流。 赏析:诗中描绘了一个充满智慧和魅力的老师的形象,他的名声远播于京城,成为一代宗师。他在谈论佛法时,强调了佛法的虚无性,使人们认识到佛法并非世俗之物
秋夜喜友人宿 不要谈论科举考试的事情,今夜清闲,一起吟诗作乐。 多年以来,我等一直被忽视冷落,何时才能遇到知音啊? 天色已破晓,北斗指向天顶,寒风凛冽,树叶凋零。 我们不要把簪缨之志放在心上,只损害壮士的情怀。 注释: 莫说春闱事:不要说关于科举考试的事情。 清宵:清静的夜晚。 频年:连年。遗我辈:冷落我等。 何日:什么时候。遇知音:碰到知己。 逼曙:破晓时分。 簪绂意:指功名利禄之心。 无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水陆中分程,看花一月行”意思是:在水路与陆路上分岔的地方,我们告别了一个月的行程。 “会稽山隔浪,天竺树连城”意思是:会稽山隔着波浪,天竺寺掩映在层层绿意之中。 “候吏赍鱼印,迎船载旆旌”意思是:驿站官吏手持鱼形官印,迎接我们的船只也挂着飘扬的旗帜。 “渡江春始半,列屿草初生”意思是:渡过钱塘江以后,春天才到一半,岛上的花草开始发芽了。
注释: 白发苍苍,衣衫破旧,回到谯城与弟弟告别。 首垂低垂,听着乐音而泪下,花儿飘落,等待歌声和酒杯。 寻找灵芝的石路上,芝草已经成熟,柴门边有鹿前来迎接。 明王颁布征召诏书,我应就碧峰开山修行。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送别友人姚处士而作。诗人以“白发”“麻衣”描绘出其风尘仆仆、憔悴不堪的形貌,又通过“还谯别弟回”写出了其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离别的伤感。诗中“首垂听乐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