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庭筠
注释: 凤栖梧,又名《菩萨蛮》、《满庭芳》等。此调有两体:一种为单调二十八字或三十八字,押平声韵;一种为双调九十八字或一百字,押仄声韵。此词为单调体。 衰柳疏疏:形容柳树稀疏零落的样子。 苔满地:苔藓长满了地面。 十二栏干:指栏杆上的花纹。这里借指故国,即故乡。 故国三千里:故乡遥远,距离遥远。 南去北来人老矣:我南来北往,年岁已高。 短亭:旧时供行人短暂休息的亭子。 紫蟹黄柑真解事
乌夜啼 淡烟疏雨新秋。不禁愁。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 人不住。花无语。水空流。只有一双樯燕、肯相留。 注释: - 乌夜啼:词牌名,此为《乌夜啼》正体。 - 淡烟疏雨新秋:淡淡的烟雾中夹杂着几滴细雨,是深秋的气息。 - 不禁愁:我无法抑制我的愁绪。 - 记得青帘江上、酒家楼:我记得曾经在青石板铺成的酒家门前,看到过一只燕子停留在那里。 - 人不住:人们总是匆匆忙忙,没有停留的意思。 - 花无语
诗句输出 南北湖亭竞采莲,吴娃娇小得人怜。临行折得新荷叶,却障斜阳入画船。 译文输出 在南北湖的亭子之间,人们争相采摘莲花,一个名叫吴娃的女子非常小巧,让人怜爱。她临行时折下一片新鲜的荷叶,用来遮挡斜阳,让阳光无法进入她的画舫。 关键词注释: 1. 南北湖亭:位于中国某地的一个美丽湖泊周围,是文人墨客常去游玩的地方。 2. 竞采莲:指人们在湖边争先恐后地采摘莲花
回文是一种文学修辞手法,将句子或词组的前后顺序进行调换,使得阅读时从前往后读与从后往前读意义保持一致。苏轼的《菩萨蛮·回文三首》便是运用了这一技巧来创作。下面是对这首词的逐句释义: 1. 断肠人恨馀香换: - 断肠人:形容心情极度悲伤的人。 - 恨馀香换:指因怀念而感到惆怅,余香被思念所替代。 2. 尘暗锁窗春: - 尘暗:尘埃昏暗,形容时间流逝带来的视觉变化。 - 锁窗春
夜凉清露滴梧桐。庭树又西风。薰笼旧香犹在,晓帐暖芙蓉。 注释:夜晚凉爽,清露滴落梧桐树。庭院里的树木又一次被西风吹动。熏笼中的旧香气依然存在,清晨的帐幕温暖如芙蓉花般绽放。 云淡薄,月朦胧。小帘栊。江湖残梦,半在南楼,画角声中。 注释:天空中的云朵很轻薄,月亮模糊不清。我的房间小窗紧闭,沉浸在江湖上的梦境里,一半在南楼,一半在画角声中
白云孤映遥山碧,“白云”象征着高洁、纯净;“遥山碧”则描绘了一幅远山如画的宁静景象。楼倚一天秋,“楼”指的是高耸入云的景象;“倚”表示依傍,这里指楼高耸向天空,与“一天秋”结合,形成了一幅秋天特有的壮丽景色。 断肠随雁断,“断肠”形容极度悲伤;“雁断”意味着候鸟南飞,但此处可能比喻着书信的传递受阻或未能及时到达。来雁与书回,这里的“来雁”和“书”是相互呼应的,既表达了对远方亲人的思念
客愁枫叶秋江隔。行远望高城。 故人新恨苦。斜日晚啼鸦。 注释:秋天的江面上,枫叶已经凋零,隔着一片落叶的江水,我遥望对岸的高城。远方的故人,又添了新的忧愁,他的痛苦让我感到十分难过。傍晚的时候,夕阳斜照,一只乌鸦在城楼上发出凄厉的叫声。 赏析:词中抒发的是游子思乡、友人相思之情。首句“客愁”即游子的愁情。“枫叶”,指代秋天,也暗示着游子漂泊无依。“江隔”即江水流得很急,把两人隔断。这两句写景
李辅之得到邺南城注雨的瓦,用来支撑琴邺城城南青雀来,五楼突兀肩三台。 胡桃万瓦净如水,春阴不敢生莓苔。 檐雨阑干三百尺,多年雨啮空阶石。 繁华已逐水东流,断甓时从耕者得。 可怜此君落君手,爱之不博连城璧。 锡花如雪错菱花,小字兴和犹可识。 晴窗拂拭支桐君,上下一般蛇蚹纹。 哀蝉遽止不成弄,千古雨声愁杀人。 注释: 1. 李辅之得到邺南城的注雨瓦筒作为乐器支撑。 2. 邺城城南面,青雀飞翔
【注释】 南山:指庐山。友云亭:在庐山,亭名亦作友云亭。 朝游南山南,暮游北山北。 所以两山云,尽与师相识。 师自出山去,云亦出山飞。 两人渺何许,矫首送云归。 云归人未归,小亭无恙否。 向来有奇姿,无庸变苍狗。 云兮淡而贞,载与寻宿盟。 论交须耐久,持赠近无情。 清风动亭侧,明月生空碧。 嘉时为招呼,相与成三益。 【赏析】 此诗是一首题咏友云亭之作,诗人以友人的行踪来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谒金门 双喜鹊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著。 瘦雪一痕墙角,青子已妆残萼。不道枝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 注释: 谒金门 - 古代词牌名,此处为题目,下接诗词内容。 双喜鹊 - 指两只喜鹊,寓意好消息。 几报归期浑错 - 多次报信,但归期完全错误,表示期待的归来没有实现。 尽做旧愁都忘却 - 把所有的忧虑都忘记了,表示放下了所有的烦恼和忧愁。 新愁何处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