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
【注释】 1. 跋汪稼门提刑登岱诗刻:题写在汪稼门提刑的诗刻上。 2. 昔乘积雪被青山:以前乘着雪覆盖的山岭。 3. 曾入天门缥缈闲:曾经进入天门,那里显得非常缥缈。 4. 日观沧溟犹在眼:太阳照耀下的大海还在我眼前。 5. 白头明镜久惊颜:白了头发,明亮的镜子已经很久没有照过了。 6. 壮才许国朝天近:有雄才大略的人可以为国家朝见天子。 7. 名岳裁诗拥传还:有名的山峰可以作为诗文创作的素材。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诗句的意思判断正误,并加以解说。然后写译文,注意不要出现错字。 【诗词赏析】 第一句“坳堂观察自安徽返将归济南仍入都补官”,意思是作者在安徽时,曾经到过山坳的堂观,后来返回济南,又到京师任职,为补官而作。坳堂观:即山坳堂,山坳上建有观。 第二句“天门赤岸涉波涛,问讯秋来迹已劳”,意思是从天门山脚下走过
【注释】坳堂:即刘文正公的祠堂。刘文正公名旦,字元普,宋真宗咸平五年(1002年)进士。曾知兖、郓、齐三州军国重事。 清修:高洁的修养。主知:皇帝。董令思:指宋代名臣董敦逸,官至中书舍人,有《文苑英华》等书。王宏:名弘,字宏父,北宋名臣,历官至户部尚书、吏部侍郎。穆之:指刘文正公的字。竹素:指书法用纸。苍茫:形容墨迹浓淡适宜。邱山:指山峰,此处比喻人的志向。零落:衰败。寸缣:指书画用的绢。曾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瓦棺寺》。全诗如下: 招提地亦古长干,围入南城体势残。 穿径石岗随缭曲,到门风叶飒清寒。 虎头无影存金粟,马鬣何年出瓦棺。 尚有里民矜故事,一成台上集文翰。 注释 1. 招提:指寺庙。 2. 瓦棺寺:位于江西宜春市袁州区,为佛教名寺,始建于唐代。 3. 虎头无影:形容寺庙的古老和庄严。 4. 金粟:佛塔上的装饰物,象征佛法。 5. 马鬣:指寺庙的山门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在一次宴会上所作的诗。全诗如下: 忆禹卿在南昌 我忆人闲王禹卿,休心总异少年情。 青娥玉笛春风尽,朱雀金花夜气生。 挥麈便应通肇论,折钗偶或作颜行。 洪州止为西山恋,便滞南来累月程。 注释如下: - 忆禹卿在南昌:回忆起王禹卿(王庭凑)曾在南昌(今江西省南昌市)的情况。 - 我忆人闲王禹卿:回忆王禹卿的闲暇时光。 - 休心总异少年情:心中的情感已经不同于年轻时的心情。
注释: 癸丑年重阳节没有樽酒相庆的聚会,去向袁香亭同年询问。他也独自居住着,寂静无声。于是他便邀我登上雨花台远眺,直到日落。袁香亭有诗和我的第二首诗《雨花台》。 君解铜符五六年,逢余黄发白门前。 解释: 您解职铜符五六年,遇见我已是白发苍苍的老人。 弹冠旧侣真无几,策杖清郊尚有缘。 解释: 弹冠之友已寥寥无几,拄杖游赏于清新的郊外还有缘分。 俯踞小亭衰草地,仰思高座雨花天。 解释:
诗句释义: 1. 六朝的国都依然屹立着,九日重阳登台时我的心情是悠然自得。 2. 旧垒荒凉,黄菊凋零,我感慨流年如水,白发渐生。 3. 秋风吹过城郭,千家树影婆娑;夕阳映照云霞,万里天光辉煌。 4. 如果对江关之战悲叹不已,不如去山间石上静坐,领悟禅宗真谛。 译文: 1. 六朝的国都虽然依然屹立,但在重阳节这天登上台楼,我却感到心情悠闲自得。 2. 旧日的战垒现在显得空旷无人
婺源胡奎若藏黄石斋自书五言诗迹题后 直言濒死荷戈馀,社稷犹思再扫除。 释义: 诗人曾直言面对死亡仍坚持战斗,为国家担忧,希望国家能够再次进行整顿和改革。 指佞朝廷惟汲黯,存亡时势异申胥。 释义: 在朝廷中,他唯一能依靠的只有像汲黯那样敢于直言进谏的人。在国家存亡之际,形势与屈原在《离骚》中所写有所不同。 秋来草没宫门路,夜半镫寒屋漏书。 释义: 秋天到了,宫门外的草木都淹没了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明嘉靖四十三年(公元1564年),由南京回苏州时经过明孝陵而作。诗的首句写山与故宫的连属,第二句写想见兴王当年作邑之情景。三、四句写银海寺僧易地为佛座,石床空令女朝天;五、六句写觚棱阙犹青,功德泉已涸。末二句写江村寒食节,落花飞絮羡门前。 此诗从“明孝陵”这个特定的地方入手,以“过明孝陵”为题,把历史传说、现实景物和作者的感慨融为一体,写出了历史的沧桑感和现实的凄凉感
祝袁简斋八十寿时方送小郎就婚湖州 其一 春风鸠杖挈佳儿,枣栗盛笄共寿卮。 乐事天教今世独,才名人作昔贤疑。 分司且逊休官早,柱史从留食乳迟。 会见小仓编后集,较多盈万渭南诗。【注释】 (1)袁简斋:指袁枚。字子才,号简庄,浙江钱塘人。清代诗人、文学家、美食家。乾隆进士。官至礼部尚书,晚年居随园。工诗、古文、词曲、骈体文、四六文,善画山水、竹石。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食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