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
【注释】: - 物情异所异,世心同所同。 - 描述万物的性情各不相同,但世人的心态却是一致的。 - 状如薪遇火,亦似草行风。 - 形容事物就像燃烧的木材遇到火焰一样变化,也像草随风飘动一样变化。 - 迷惑三界里,颠倒六趣中。 - 在人间的世界(三界)里迷失方向,处于生死轮回之中(六道)。 - 五爱性洞远,十相法灵冲。 - 对于世间的五爱(亲情、友情、爱情、财宝、美色等),人们的本性是疏远淡漠的
这首诗的标题是“十喻诗五首 其四 乾闼婆诗”,从题目来看,这可能是一首以乾闼婆为题材的诗歌。乾闼婆是印度神话中的一位神祇,他住在天界,常常在天界中吹奏乐器,演奏出美妙的音乐。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译文: 1. 灵海自已极,沧流去无边。 (灵海:指天界中的大海,自已极:指大海的深度。沧流:指大海的水流。) 这首诗的第一句表达了对天界中海洋的赞美。大海深邃,无边无际。 2. 蜃蛤生异气
【译文】 少年时学习周孔之道,壮年时穷尽六经之奥。 孝义之德连于方册,仁恕之心充盈于丹青。 遵循诺言贵在去除争斗,做好事存着好生之德。 中年又观道家之书,有名与无名皆有真意。 妙法如镂金之版,真言隐藏于上清之天。 秘密行事贵在阴德,显证彰显于长久之龄。 晚年开启释氏之卷,如同众星之辉映。 苦、集之因始被觉知,因果之事乃渐为明了。 示教惟求平等,至理回归无生。 分别之根难一,执著性易受惊扰。
乱念瞩长原,例见望遥𤈍。 逶迤似江汉,泛滥若沧溟。 金波扬素沫,银浪翻绿萍。 远思如可取,近至了无形。 热缘热惚逼,渴爱渴心生。 这首诗描述了自然景象的美丽与变幻无常。诗人用“乱念”和“例见”来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对长原的无尽遐想。接着,诗人通过对江汉、沧溟等自然景观的形象描述,展现了大自然的壮阔与深邃。在后四句中,诗人通过“金波”、“银浪”等词汇,描绘了水波的闪烁与涟漪
十喻诗五首 其一 幻诗挥霍变三有,恍惚随六尘。 兰园种五果,雕案出八珍。 对见不可信,熟视事非真。 空生四岳想,徒劳七识神。 著幻是幻者,知幻非幻人。 译文: 在挥霍中,世界变得虚幻,六尘之中恍惚不定。 在兰园中栽种五果,雕花的案上摆满了八种珍贵的食物。 面对这些事物时,我们无法相信其真实性,仔细观察后发现并非如此。 虽然空生出了四岳之想,但仍然徒劳地试图用七识去理解。 知道这些幻象是幻象的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出自《述怀》。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1. 【志学耻传习,弱冠阙师友。】 - 志学:立志学习知识。 - 耻传习:以传授知识作为耻辱。 - 弱冠:古代指男子二十岁成年。 - 阙师友:缺少老师和朋友。 2. 【爱悦夫子道,正言思善诱。】 - 夫子道:孔子的思想和教导。 - 正言:正直而正确的言语。 - 思善诱:希望用正确的方法来引导或教育。 3.
【注释】 1. 歇驾止行警:停息车马,不再行进。 2. 回舆:古代皇帝的车驾。 3. 清道:清理道路,使畅通无阻。 4. 雁行差池:像雁群那样排成队,但参差不齐。 5. 羊肠:指曲折狭窄的道路。 6. 天步:指大地或宇宙的运行、变化。 7. 矖瞩(juézhǔ)尽际:目光所能及的地方都看见了。 8. 南城:指南方的城池,指临安(今浙江杭州)。 9. 地险:指地势险要。 10. 水侧:水边
【注释】天安寺疏圃堂诗:天安寺疏圃堂,位于苏州。乘和荡犹豫:指游园赏景时的心情。此焉聊止息:在这里暂且休息一下。连山去无限:连绵不断的群山看不到尽头。长洲望不极:远眺长洲(在今江苏省)也看不到边际。参差照光彩:阳光斜照下,草木参差不齐,光彩灿烂。左右皆春色:左右两边都是春天的景色。晻暧瞩游丝,出没看飞翼:昏暗中注视着飘动的游丝,忽隐忽现地观赏飞翔的燕子。其乐信难忘:这里的快乐确实是难以忘怀的
首夏泛天池诗 诗句释义 1. 薄游朱明节:指的是在初夏季节,即农历的四月或五月,这个时期天气开始温暖,万物生长,人们开始出游。 2. 泛漾天渊池:形容乘坐船只在宽阔的水面上漂浮,如在深不见底的深渊中泛舟,给人一种开阔、深远的感觉。 3. 舟楫互容与:指船上的人相互交谈、嬉笑,或者船上的物品如船桨、船帆等互相碰撞、摩擦。 4. 藻苹相推移:藻类和萍草在水中随波逐流,比喻随大流,顺应时势。 5
【注释】 玉泉:指皇宫的浴池。漏向尽:指漏壶里的水快滴完了。金门光未成:指宫门的灯火还未点亮。缭绕闻天乐,周流扬梵声:形容宫中音乐悠扬、回荡。萎草:枯萎的草木。落花蒙重荣:落花被春风吹散后又重新盛开了。 【赏析】 这首诗是唐玄宗为太子李亨(即后来的唐代宗)写的一首劝诫诗。诗中写太子应勤于学习,以修身养性,以正治国。诗的开头两句“玉泉漏向尽,金门光未成”,描写的是太子在皇宫中沐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