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元粹
【注释】 苍山:指西山。 回互:曲折。 四望:四周观望。 过午:中午。 弱葛:嫩草。 委沟壑:弃尸沟壑。 嗷嗷:哀鸣声。 同行子:一起行走的子女。 汲涧为饮食:从山涧中打水作为食物。 架木为岩栖:用木头搭建窝棚居住。 夜半三四惊,翁媪禁儿啼:半夜里突然有几次响声,老人们禁止孩子们啼哭。 念我长病母,乱离隔东西:想念我久病的母亲,在战乱中不能相见。 【赏析】 这首诗写于元末明初,作者隐居在西山
诗句释义: 1. 庭中野蔓走青蛇:庭院中生长着野蔓,它们蜿蜒曲折,仿佛是一条条青色的小蛇。 2. 窗外萱葵乱彩霞:窗外的萱草和葵菜在雨后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五彩斑斓的景色。 3. 云漏斜阳雷渐远:天空中的云朵漏出了斜阳的余晖,远处传来了雷声,似乎与刚才的景象有些距离。 4. 东边飞雨到琼华:西边的飞雨渐渐落下,落在了华丽的宫殿之上。 译文: 庭院中生长着野蔓,它们像青色的小蛇一样蜿蜒曲折。
诗句:好风吹袖觉凉生,雨后东溪水面平。 译文:好风轻拂,衣袖间传来一丝凉意,雨后的东溪水面显得格外平静。 注释:好风 - 轻柔的风,好 - 形容词,形容风温柔、宜人,袖 - 衣袖,觉 - 觉得,凉生 - 感到清凉,雨后 - 雨水之后,东溪 - 指一条小河,水面 - 水面,平 - 水平如镜,无数 - 许多,荷莲 - 荷花与莲花,看正好 - 观赏得非常好,却嫌波底 - 却讨厌水底的蛙鸣声,乱蛙鸣 -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 诗句释义 1. 沟水清泠树影圆: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清澈的小溪和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形成一幅和谐的画面。 2. 下楼闲步上楼眠:表现了诗人在雨中漫步后感到疲倦,决定回到楼上睡觉的情景。 3. 夜来梦里惊风雨:描绘了诗人在梦中被风雨惊醒的场景,表达了他对风雨的敏感和不安。 4.
【注释】 春日:春天的一天。 惨惨:形容阴沉的样子。 阴阴:阴暗的样子。 桃李:指桃李花。 都未花:全没开花。 况:何况。 馀寒侵:余寒袭来。 读易了一编:读了《周易》这部书。 一编:《周易》为六卷本。 静见天地心:静下来观察天地万物。 贫士寡徒侣:贫穷的读书人很少有朋友。 非独今:不仅仅是今天。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诗兼哲理诗,是唐代诗人王维在长安时所作
王元粹的《襄阳七绝句·其一》是一首描绘了江边景色与商贾活动相结合的古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江雨初晴江涨发: - 江雨:指江上的春雨,象征着生机与活力。 - 初晴:意味着春雨过后,天空逐渐放晴。 - 江涨发:描述了江水的上涨,可能是因为春雨使得水位上升。 2. 凉风吹水波浪开: - 凉风:带来了凉爽的气息,使江面波光粼粼。 - 波浪开:形容江水因为风的作用呈现出波浪状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水边人去燕争泥”:描述的是雨后的情景,水边的行人已经离去,燕子在争夺泥滩中的湿泥。这里的“水边人”可能是指诗人或他的同伴,而“燕争泥”则描绘了一种生动的生态画面。 2. “风动绿荷香满溪”:风轻轻吹过,荷花摇曳发出香气,整个溪流都充满了荷叶和荷花的香味。这里的“绿荷”指荷叶,而“香满溪”强调了风和荷叶共同营造出的清新气息。 3. “高树绕楼遮望眼”
【注释】 东楼雨中七诗 其二:指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此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倚楼人:倚在楼阁上的人。东流:向东流去。 桥上行人却望楼:桥上的行人却望着楼上的人。 零落:散失,消失。故宫:即故都,指长安。禾黍:泛指庄稼。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时写的。杜甫此时已年迈体衰,但忧念国事之心并未稍减
【注释】 ①东楼:指诗人的住所或居处,在今江苏苏州。雨中七诗是诗人为纪念亡母所作的《祭母文》七绝。其三为其中之一,此为第三首。苍柏:指诗人所居屋侧的古柏树。拂檐枝:树枝触着屋檐。语向谁:燕子飞来,在说些什么?语:告诉。下句“枕簟”承上文“燕”,即指床上的席子和竹制的垫子。留客住:挽留客人住宿。留:留住、留下的意思。帘:帘子。时:时候。下一句“满楼风雨”中的“满楼”,形容雨势之大
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襄阳城府自古雄:襄阳,古称襄州,是历史上的重要城市,拥有雄伟的城池和壮丽的建筑。 2. 千甍万瓦当晴空:千甍,形容建筑物众多;万瓦,指瓦片层层叠叠。当晴空,意味着在晴朗的天空下。 3. 短衣少年何处客:短衣,指衣着简单朴素;少年,指年轻人或游子;何处客,表达他们可能是远方来的客人。 4. 相邀一醉楚楼中:相邀,邀请的意思;楚楼,古代楚国的楼台;一醉,表示畅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