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楼人看水东流,桥上行人却望楼。
零落故宫无觅处,萧萧禾黍满城秋。
【注释】
东楼雨中七诗 其二:指唐代杜甫的《秋兴八首》组诗中的第二首。此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运衰微、民生凋敝的忧虑和悲愤之情。
倚楼人:倚在楼阁上的人。东流:向东流去。
桥上行人却望楼:桥上的行人却望着楼上的人。
零落:散失,消失。故宫:即故都,指长安。禾黍:泛指庄稼。
【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晚年流寓夔州(今四川奉节县)时写的。杜甫此时已年迈体衰,但忧念国事之心并未稍减,他常常登高眺望,感慨万千。这组诗就是他这一时期的作品。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第一句“倚楼人”点明地点和人物。“看”字有双重意味:一是凭栏远眺;二是凝眸沉思。“水东流”,既写出了江水滚滚向东流逝的景象,又暗含着时光流逝,人事沧桑之慨。第二句“桥上行人”与第一句相照应。“却望楼”,是说桥上的行人,因思乡心切,而把目光投向了那遥远的故乡。第三句是说,虽然故乡近在咫尺,但如今已是物换星移,无法寻访了。“无觅处”三字,既道出了诗人的无奈,又流露出他的无限惆怅和哀怨。“萧萧”二字用得极为准确,它不但准确地表现了秋风吹过田野,吹过稻谷发出的飒飒之声,而且通过这种声音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凄凉和悲凉之感。
尾联以议论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天下大事的关切和忧虑,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