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庙南山曲,苔满荒碑不堪读。
客子登临又一时,秋色苍苍入乔木。
天下不可无奇材,千年精爽安在哉。
孤吟裴回不忍去,寒日欲下悲风来。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 《武侯庙》:这是一首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旨在纪念三国时期的蜀汉丞相、政治家诸葛亮。
- 祠庙南山曲:描述了在夔州的武侯庙所在地,即今重庆市奉节县白帝城西,诸葛亮的祠堂位于群山环绕之中,显得幽静而古朴。
- 苔荒碑不磨:表达了庙中壁画已经剥落,甚至长满了青苔,但诸葛亮的功德被后人所铭记,无需再进行修饰或重绘。
- 客子登临又:描绘了诗人作为游子再次来到武侯庙,感慨岁月变迁,见证了历史的沧桑。
- 秋色入乔木:形容深秋时节,金黄色的树林和落叶给武侯庙增添了一份萧瑟之美。
- 遗庙丹青落:指诸葛亮的祠堂内壁上的壁画已经脱落,反映了时间的流逝和历史的变迁。
- 空山草木长:描绘了祠堂所在的山上,曾经的祭祀之地如今只剩下草木茂盛的景象,传达了一种荒凉和寂寞的氛围。
杜甫的《武侯庙》不仅是对诸葛亮一生事迹的回忆,也是对其精神风貌的赞美。通过对武侯庙内外景色的描写,以及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杜甫对诸葛亮深厚的敬意和对国家民族命运的关怀。这首诗不仅在文学上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历史和文化传承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的诗歌风格及其时代背景,同时感受到中国古代文人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抱负的思考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