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纲
绮窗临画阁,飞阁绕长廊。 风散同心草,月送可怜光。 仿佛帘中出,妖丽特非常。 耻学秦罗髻,羞为楼上妆。 散诞披红帔,生情新约黄。 斜灯入锦帐,微烟出玉床。 六安双玳瑁,八幅两鸳鸯。 犹是别时许,留致解心伤。 含涕坐度日,俄顷变炎凉。 玉关驱夜雪,金气落严霜。 飞狐驿使断,交河川路长。 荡子无消息,朱唇徒自香。 赏析: 这首诗以一位倡妇的口吻表达了她的哀怨之情。诗中的“绮窗”、“画阁”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然后,根据题目要求,逐一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表现手法等。此题中,“怜”“逐节似飞鸿”是说舞女娇小玲珑、轻盈优美;“悬胜河阳伎,暗与淮南同”意思是说她的舞蹈技艺胜过河阳女子,甚至超过了淮南的歌舞伎,这是侧面描写;“腕动苕华玉
这是一首描绘春天景色的诗,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机勃勃。 首句“杂蕊映南庭,庭中光景媚。”描述了庭院中各种花草繁茂的景象,充满了生命力。这里的“杂蕊”指的是各种各样的花朵,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鲜艳,给南庭增添了无尽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句“可怜枝上花,早得春风意。”则进一步描绘了春风的温柔和美好。春风不仅带来了温暖的阳光,还使得花朵们感受到了生命的希望和喜悦
执笔戏书诗 舞女及燕姬,倡楼复荡妇。 参差大戾发,摇曳小垂手。 钓竿蜀国弹,新城折杨柳。 玉案西王桃,蠡杯石榴酒。 甲乙罗帐异,辛壬房户晖。 夜夜有明月,时时怜更衣。 注释: 1. 执笔戏书诗:拿起笔来写诗,这里表示一种游戏或娱乐的态度。 2. 舞女及燕姬:舞女和燕姬都是古代女子的雅称,这里泛指舞女。 3. 倡楼复荡妇:倡楼是古代一种娱乐场所,荡妇则是指那些在倡楼中卖淫的女子
注释: 1. 北窗聊就枕,南檐日未斜。 在北面的窗户下安顿好枕头,向南面屋檐看日头还未西斜。 2. 攀钩落绮障,插捩举琵琶。 伸手去拉帘子,放下华丽的帷幕,又拿起琵琶弹奏起来。 3. 梦笑开娇靥,眠鬟压落花。 梦里笑起来露出了美丽的双颊,睡醒后发髻上的簪子压着落花。 4. 簟文生玉腕,香汗浸红纱。 席子的纹理映衬着她白皙的手腕,她因出汗而使衣衫染上了红色。 5. 夫婿恒相伴,莫误是倡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以及赏析作者的思想情感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还要注意了解诗词的背景和作者的相关情况。 “美人称绝世,丽色譬花丛。”第一句说美人美得无与伦比,比喻她像繁花似锦的花丛。 “经居李城北,住在宋家东。”第二句写她的住所,据《南史》记载,萧绎之妹萧昭容,字端忧,小字湘东王名士悦
诗句释义: 1. 朝光照皎皎 - 清晨的阳光照耀得明亮清澈。 2. 夕漏转骎骎 - 晚上漏壶滴答的声音越来越清晰。 3. 昼花斜色去 - 白天花朵颜色逐渐淡去。 4. 夜树有轻阴 - 夜晚树荫显得柔和而轻盈。 5. 并能兴眼入,俱持动惑心 - 这两句话表达了一种感官上的愉悦和心理上的迷惑。 6. 息形影方止 - 当形体的影子消失时,意味着身体不再存在。 7. 逐物虑恒侵 -
【注释】 十空诗六首其六镜象 精金宛成器(比喻人的才德) 悬镜在高堂(指悬挂着的镜子) 后挂七龙网(比喻贤人君子) 前发四珠光(比喻仁人君子) 迥望疑垂月(比喻贤人君子) 傍瞻譬璧珰(比喻贤人君子) 仁寿含万类(指有广大胸怀) 淮南辩四乡(比喻仁人君子) 终归一亡有(指无为而治) 何关至道场(指与道家的主张没有关系) 【赏析】 这是一首写镜子的诗。诗人以镜子喻君,借镜象反映现实
率尔为咏诗 借问仙将画,讵有此佳人。 倾城且倾国,如雨复如神。 汉后怜名燕,周王重姓申。 挟瑟曾游赵,吹箫屡入秦。 玉阶偏望树,长廊每逐春。 约黄出意巧,缠弦用法新。 迎风时引袖,避日暂披巾。 疏花映鬟插,细佩绕衫身。 谁知日欲暮,含羞不自陈。 赏析: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一位美丽的女子形象,通过她的美貌、才艺和行为举止,展现了她的风采和气质。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这首诗是徐诗见内人作卧具的五言诗。诗人通过对室内卧具的描述,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的豪华与奢侈。 第一句“密房寒日晚,落照度窗边。”描述了室内环境,暗色的房间中,晚日透过窗户映照出来的景象。 第二句“红帘遥不隔,轻帷半卷悬。”描写了窗帘的颜色,红色的,而且半卷起来,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第三句“方知纤手制,讵减缝裳妍。”表达了诗人对制作者的敬佩和赞美,她们的手艺不亚于做衣服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