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肖
注释: 十五砺二首 其二 王畿三辅地,谁信卷风沙。 南货北填市,北人南住家。 乱招城聚虎,毒入土生蛇。 说着未来事,战争宁有涯。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诗,以战国时代秦赵两国之间的长期征战为背景,通过对战争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带来的灾难的痛恨。 "王畿三辅地,谁信卷风沙。"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战国时代的三辅之地(今陕西一带),人们曾经相信那里的风能吹起尘土(象征着战乱)
诗句解读与注释: 1. "忍死以待旦,蹉跎岁又残。" - “忍死”表达了面对困境时的坚持和不屈。 - “待旦”意味着等待曙光的到来,象征希望或新生。 - “蹉跎岁又残”描绘了岁月流逝,时间被浪费的遗憾。 2. "堕身囚陷阱,尽命哭衣冠。" - “堕身囚陷阱”形象地描述了一个人被困境所困,无法自拔。 - “尽命哭衣冠”反映了对命运的无奈以及失去尊严的悲哀。 3. "月死虚空黑,春枯草木寒。"
诗句逐句释义 1. 歌声送晚酒匆匆:描述在宴会结束,歌声中,人们饮酒作乐。 2. 颇快青霄志已通: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宏伟抱负的实现充满期待。 3. 灯火几年成旧业:指的是在长时间的努力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事业或学业。 4. 文章今日试新功:暗示了作者在文学上有所建树,尝试新的创作或写作。 5. 九天宫阙春城晓:描述了壮丽的景象,可能是指皇宫或京城的早晨,给人一种庄严而神圣的感觉。 6.
夏驾湖晚步怀古 【注释】 ①宝驾:帝王的车驾。迹消:踪迹消失。菱歌:指《白头吟》中的“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②城郭都迁变:城郭,城墙;迁变,变迁。 ③茅屋荒颓草积烟:茅屋,指简陋的房舍;荒颓,荒芜破败;草积烟,指草木丛生,烟雾弥漫。 译文: 岂止是吴王的事迹让人感到可怜,人生回首总是令人感到悲伤。感叹落日如同一场梦境,却忘记了东风已经换了几次年头。昔日帝王的足迹消失在前古之地
辛巳岁(年)立春日作大辱痛于死,含哀吊岁华。 叫云声草檄,恋阙梦宣麻。 地走人形兽,春开鬼面花。 年年北去妇,马上哭琵琶。 注释: 1. 辛巳岁:指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2. 大辱痛于死:指赵鼎的被贬。 3. 含哀吊岁华:含哀悲悼逝去的岁月。 4. 叫云声草檄:草书写檄文的声音如同在叫唤。 5. 恋阙梦宣麻:思念皇帝和朝廷,梦见宣麻(诏书)。 6. 地走人形兽:指大地仿佛在蠕动
注释: 国家现在动荡不安,旧有的美德已经丧失殆尽。 即使最痛苦的事情也无法诉说,长期忧虑病痛如同痴傻。 人心如同危险的陷阱,而天理却像蓍龟一样不可靠。 幸亏还有两桩誓言存在,怎能没有吐露心声的时候呢?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不安的忧虑和对未来的希望。首句“国家今板荡”描绘了当前国势动荡不安的局面,诗人以“旧物一微丝”形容国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繁荣和稳定,象征着国家的衰落。接下来的三句
【注释】四砺二首:指《古诗十九首》中的《行路难》《乱曰》。“四砺”即“四句”,“二首”即“四章”。 说杀:犹言劝人。 说不醒:劝说人清醒,却无法唤醒。 欣欣:欢乐的样子。 北俗:北方的风俗、习俗。 南冠:古代南方人的帽子,这里代指南方。 毒露:毒辣的露水。 毒露沾肤烂:毒辣的露水沾染到皮肤上,使皮肤腐烂。 尖风:疾风。 破骨寒:穿破骨头的寒冷。 愿身化作剑:愿意自己的身体化为一把利剑。 楼兰
天生忠义性,习俗岂能移。 道在国常在,我知人不知。 眼悬尧历象,心醉汉官仪。 前日喃喃者,今谁语及斯。 译文: 天生的忠诚和正义本性,习俗怎能改变它? 国家的道义始终存在,而我理解的人却不一定明白。 眼睛仰望着尧舜时代的历法星辰,心中陶醉于汉代官员的礼仪制度。 过去那些喃喃自语之人,如今还有谁能够谈论这些呢? 注释: 1. 天生忠义性:天生(指出生时)的忠诚和正义本性。 2. 习俗岂能移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这是一道考核识记名篇名句的能力的题目,此类题目一般有理解性默写和根据上下文填空两种类型。答题时注意不要出现错别字,理解性默写还要注意给出的提示,填准句子。此题属于根据上下文默写,注意选准句子,不要写错别字。重点注意“胥”等字的书写。 【答案】 同 一刻积一日,因循忽七年。 孰云天道迩,不鉴下民冤。 海陆频征战,城池尽变迁。 数祷紫微垣
【注释】 ①治世:太平盛世。衣冠盛:指朝廷的官服和仪仗都很华丽。典刑:法律,制度。开心呈日月:指治理国家如同开天辟地。吐语走风霆:指说话有气势,如同雷声电闪。气象:指国家的气度。六经:《易》、《书》、《诗》、《礼》、《春秋》、《乐》为儒家经典。 ②今焉不可得:现在已不可能再出现。四顾:环视周围。一冥冥:一片黑暗。 【赏析】 这是一首咏怀诗。诗人以史喻时,借古人之盛况来抒发自己对当今衰败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