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抡
``` 踏莎行 · 山居十首其一 朝锁烟霏,暮凝空翠。 千峰迥立层霄外。阴晴变化百千般,丹青难写天然态。 人住山中,年华频改。 山花落尽山长在。 浮生一梦几多时,有谁得似青山耐。
【解析】 这是一首咏物抒怀的词,通过描写“石火光中”的树叶,比喻人的一生短暂,劝人们不要为了荣辱而争强斗胜。全词语言通俗质朴,却能于平易浅近之中见出深意,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答案】 译文: 时光飞逝,你瞧那刚刚脱离树枝的树叶,已经失去了绿色(生机)。如果不是我拥有长生不死的金丹,怎么能使这白发在石火之间重又青绿。 区区小节何必计较,人生百年不过一场梦(黄粱)
这首诗是苏轼的《西江月·其二》。 第一句“一梦浮生未觉”,描述了人生如同一场梦,我们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了一生。 第二句“三冬短晷堪惊”,表达了时间的短暂,即使是寒冷的冬天也让人感到惊讶。这里的“晷”是指日影,用来比喻时间的流逝。 第三句“天高谁解挽长绳,系住流年光景”,意味着天空之高远,谁能理解拉紧长绳阻止时间的流逝呢?这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注释】 1. 西江月:宋词中一种体裁的名称。又名“百字令”、“秋水共长天一色”、“临江仙”等。其特点是上下片各有一首词,每首词均以“西江月”为题,上阕三、四句押仄声韵,下阕三、四句也押仄声韵;两阕之间有过渡性语句,如“似曾相识燕归来”,使两阕之间有紧密联系。 2. 其二:指词的第二首。 3. 万木变枯枝:万木皆已凋零。 4. 因甚(nǐ):什么。 5. 松篁(huáng):指松树和竹子。 6.
【注释】 四序:四季。常如:常常像。转毂:转动的车轮,比喻光阴易逝,岁月如飞。百年:人的寿命。须待春风:必须等待春风吹来,才能使万物复苏。江梅:江边的梅花,这里借指梅。何事:为什么。向:面对。严冬:寒冷的冬天。早有:已经有了。清香:香气。浮动:飘荡。六阴:指阴气极盛的季节。一阳:阳气开始出现的季节。肇(zhào)黄宫:开始出现黄色,指春天的到来。乾坤:天地,这里泛指宇宙或世界。妙用:奇妙的作用。
【注释】 光辉皎洁。古今但赏中秋月。寻思岂是月华别。都为人间,天上气清彻。 广寒想望峨琼阙。琤琤玉杵声奇绝。何时赐我长生诀。飞入蟾宫,折桂饵丹雪。 【赏析】 《一斛珠·中秋》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中秋节所作。此词以中秋佳节为背景,抒发了作者对人间美好事物的无限热爱和向往。上片写中秋之夜,月色皎洁,令人心旷神怡;下片则以嫦娥奔月的传说为喻,表达了自己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全词意境高远,情感深沉
【注释】: 西江月·其二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光辉上下两相通。千古谁窥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赏析】: 《西江月·其二》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珠”为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雪似琼花铺地”,以“琼花”来形容雪花的美丽,描绘了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画面
雅士常多雅志,怀才不遇志气。雪溪□舟来。兴尽何须见戴。 恰似白云出岫,岂拘宇内形骸。超然物外远尘埃。到此方为自在。 注释:雅士:有高雅志向的人。□□□:指高尚的品德或情操。戴:这里指的是世俗的眼光和评价。恰似:就像。云出岫:形容人的品格高尚,不受世俗的束缚。超然物外:指脱离尘世,保持清高独立。自在:指心情舒畅,没有拘束。 赏析: 这首词以雅士之口自述心声。上片写自己虽有雅志,却怀才不遇,意气难平
秋高气肃。西风又拂盈盈菊。挼金弄玉香芬馥。桃李虽繁,其奈太粗俗。 渊明雅兴谁能续。东篱千古遗高躅。人生所贵无拘束。 注释:秋天天气清冷肃杀,秋风又吹拂着那些盛开的菊花,它们散发出迷人的香气。桃花和李花虽然繁多,但它们却显得粗俗。陶渊明的高雅情趣谁又能效仿呢?在东边的篱笆旁,留下了陶潜的足迹,他种下的菊花依然傲然挺立,成为了千古流传的美谈。人生最可贵的就是没有束缚,能够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注释】 1.秋光:这里指秋天景色。莹彻:晶莹透澈。 2.园林:这里指园林中的景物。 3.□□□□:宋玉的《九辩》,为宋玉在《楚辞·九辩》中所作,是一首借悲秋自伤的作品。宋玉以屈原自比,抒写了自己的身世和遭遇,表达了自己对楚国命运的忧虑。 4.作赋:即写作赋,古代一种文体,内容主要是叙述、议论、说明等。悲凉:悲伤。 5.草木:这里指草木凋零的景象。 6.□人:作者自称。与:和,同。 7.长歌清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