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光辉上下两相通。千古谁窥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注释】:
西江月·其二雪似琼花铺地,月如宝鉴当空。光辉上下两相通。千古谁窥妙用。
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
【赏析】:
《西江月·其二》是一首咏物诗,诗人以“珠”为喻,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哲理相结合,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
首句“雪似琼花铺地”,以“琼花”来形容雪花的美丽,描绘了一幅洁白无瑕、晶莹剔透的画面,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接着两句“月如宝鉴当空”,则以“宝鉴”比喻月亮,形容其明亮如镜、清丽照人。这两句话通过对比手法,将大自然中的雪与月分别进行描写,突出了两者的美丽与神奇,同时也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观。
第三句“光辉上下两相通”则是对前两句的总结与升华。诗人通过对雪和月的描写,揭示了它们之间的联系与互动,表明自然界中的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这种观点不仅具有哲学意义,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
接下来的两句“若悟珠生蚌腹,方知非异非同”则是诗人进一步深入思考的过程。这里,诗人提出了一个哲学问题:事物的本质是什么?通过将“珠”比作“蚌腹”中的“珍珠”,诗人表达了一种对事物的深刻理解——事物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演变、发展。同时,他也提醒人们要具备一颗敏锐的心,去发现和理解事物的本质。
最后两句“阴阳相感有无中,恍惚已萌真种”则是诗人对整个诗歌主题的再次强调。诗人在这里运用了道家思想中关于阴阳相感的观点,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反相成的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而产生的。而“恍惚已萌真种”则意味着在这看似虚幻的现象背后,隐藏着生命的真谛。
《西江月·其二》是一首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诗歌,诗人通过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深刻的哲学问题和观点。它不仅展现了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更传递了对生命、宇宙和人生的深刻理解和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