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这首诗是毛泽东在1928年写的《西江月·井冈山》,描写了红军在井冈山的英勇斗争,展现了红军不畏困难、敢于胜利的精神。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
译文:山下飘扬着的红旗在远方可见,山上的号角声此起彼伏。敌军围困我们重重困难,但我军依然岿然不动。
注释:旌旗 - 古代军队用来指挥和联络的旗帜;下 - 方位词,指山脚下;鼓角 - 古代战争中用以报时或鼓舞士气的武器;围困 - 把敌人包围起来;岿然不动 - 形容坚定不动摇。
赏析:第一句“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描绘出一幅红军在井冈山上的壮丽景象,士兵们高高飘扬的红旗在远处可见,而山上的号角声此起彼伏,展现出红军高昂的战斗士气。第二句“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则表达了红军面对强大敌人的坚韧不屈,即使面临千难万险,他们依然坚守阵地,坚定不移。
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
译文:已经构筑了严密的防线,更加强了团结一心的力量。黄洋界的炮声隆隆响起,宣告敌军溃败逃窜。
注释:壁垒 - 指坚固的防御工事或者比喻团结;宵遁 - 夜里逃跑。
赏析:第三句“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进一步展现了红军的高度组织和团结精神,他们已经构筑了坚实的防御工事,并且士兵们更加团结一致,形成了强大的集体力量。第四句“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则通过黄洋界的激烈战斗场景来描绘红军的胜利。炮火连天,宣告敌军溃败逃窜,这是红军取得胜利的象征。
整首诗通过对红军在井冈山斗争中的英勇形象和战斗场面的描述,展现了红军不怕艰难困苦、敢于胜利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