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畦
《谩兴三绝呈良夫其一》,元代诗人王畦的佳作。此诗以芍药初开为引,细腻勾勒其国色天香之姿,并巧妙融入历史典故与个人情感,展现出一幅生动而深邃的艺术画卷。 “芍药初开第一枝”句以芍药花作为诗歌的切入点,芍药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美好和高洁,诗人以“第一枝”强调了芍药花的珍稀与珍贵,同时通过“翻阶国色玉参差”的描绘,将芍药的艳丽和美丽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一比喻不仅增强了诗句的形象性
重过城南隅,春风动经年。 物候倏易改,飘泊念华颠。 江干雨初歇,草色凝娟娟。 聚首有亲朋,举杯无管弦。 樽前语别离,但觉心茫然。 旧游总尘埃,今古孰后先。 揽衣陟崇岗,俯首临澄渊。 修竹翳平林,□□藉庭延。 有书盈我床,有琴横我前。 卷舒贵所从,鸥鹭何翩翩。 愿言留清欢,日夕醉后眠。 注释: 1. 重过城南隅:再次回到城南的角落。 2. 春风动经年:经过漫长的一年,春风依旧如此。 3.
寄倪元镇六首 洞庭月色夜苍茫,欲驾扁舟独擅场。 为问林间倪外史,古今尘世几兴亡。 注释: 寄意于倪元镇的六首诗,是王畦(一作坑)畦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其中第一首写洞庭湖夜晚的景色,诗人想要驾船独自欣赏;第二首通过询问林间的倪外史,探讨了古今之间的兴亡更替;第三首则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第四首描绘了一幅渔矶沙渚江洲上的画面
【注释】 谩兴:随便写。乐窝:诗中指诗人的住所,即“乐府”之意。青螺:水墨画中的青色小山丘。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这首诗里以轻笔淡墨描绘出一幅青山绿水的景色图,抒发了闲适之情。 开头两句是说,淡淡的烟雨把山色染得青青,山腰上那几座青山就像拱着乐窝似的。这两句诗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青山的秀美和青螺的美丽。诗人在描写时,运用了比喻、比拟等修辞手法,使诗句更加生动形象。“坐对一池春草绿”
注释: 1. 谩兴三绝呈良夫:指诗人自娱自乐,创作了这三首诗,以展示自己的才华。 2. 呼童早起折荼蘼:让童子叫醒我起床,去折一枝盛开的荼蘼花。荼蘼(tuó mí),又称木槿、黄海棠等,是一种落叶灌木或小乔木,花朵美丽,香气浓郁。 3. 插向银瓶映酒卮:将折来的荼蘼花插在瓶子里,用来装饰美酒。银瓶,用银制成的容器。酒卮,古代盛酒的器具。 4. 为爱春光晚犹媚:因为喜爱春天的美景,即使到了傍晚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容及思想情感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通过审题、读懂诗词内容,结合写作背景,明确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诗歌中的景物形象以及所表达的情感,并注意把握意象的特点,然后依据注释作答。 此诗的首句是说“至人”没有生死存亡的忧虑,可以安心地睡足了再起床;第二句是说他睡足以后依然在华阳山中,身外事都忘怀了。第三句是说:你还不如江边的那一位迂拙的老客,终日散发,对着炉香打坐呢
【注释】 1. 茅屋柴门:指贫苦人家的简陋房屋。 2. 时看麋鹿:时,时常;麋鹿,鹿的一种。指经常可以看到麋鹿出没。 3. 踆踆:鸟兽飞翔盘旋的样子。 4. 花堕:飘飞的花片落下。 5. 山中又一春:意谓山上又到了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中隐者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写隐者住的是茅屋柴门,少有市人来往,点出了其与尘世隔绝的特点。次句写在风前看到飞花
注释: 《寄倪元镇六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组诗作品,共六首。此诗为其中的第一首。 种术耕云不厌勤:在云端耕种,不嫌烦劳。意思是说在云上种植作物,不怕辛苦,不嫌麻烦。 林间着我作闲人:在树林中我成为了悠闲的人。意思是说我在树林中过着悠闲自在的生活。着,动词,有;作,做,过(某类活动);闲人,指悠闲自在的人。 渔矶沙渚江洲上:渔人在沙洲、河洲上捕鱼。 极目天涯总是春:极目远眺,只见天边都是春天
【注释】 维摩:即维摩诘,古代印度佛教居士。色空:即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佛家的基本观点。一指禅宗的“不立文字”说,二指佛教中的“般若”学说。长翮(hé):指鸟的大翅膀。晨风:早晨的风。空岩:指山间岩石。扶桑:东方国家的名。东复东:又向东。【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友人的一首七绝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赞美之情。第一句“久矣维摩误色空”,意思是说自从有维摩诘以来,人们就认为他的学说是色与空的关系
钩帘早起看花飞,过雨修篁蔽竹扉。 近日身如野鸥狎,得鱼逐浪竟忘归。 注释:一大早就拉开窗帘去看花开落,经过一场春雨后,竹林被修长的竹子遮住了门。最近我就像野鸟一样自在地漫游,捕鱼的时候忘记了回家。 钩帘早起看花飞,过雨修篁蔽竹扉。 译文:一大早就拉开窗帘去看花开落,经过一场春雨后,竹林被修长的竹子遮住了门。 近日身如野鸥狎,得鱼逐浪竟忘归。 译文:最近我就像野鸟一样自在地漫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