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屋柴门少市人,时看麋鹿走踆踆。
风前忽见飞花堕,想是山中又一春。
【注释】
- 茅屋柴门:指贫苦人家的简陋房屋。
- 时看麋鹿:时,时常;麋鹿,鹿的一种。指经常可以看到麋鹿出没。
- 踆踆:鸟兽飞翔盘旋的样子。
- 花堕:飘飞的花片落下。
- 山中又一春:意谓山上又到了春天。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山中隐者恬淡宁静的隐居生活,表现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首句写隐者住的是茅屋柴门,少有市人来往,点出了其与尘世隔绝的特点。次句写在风前看到飞花,想象是山中又有春天到来。“想”字将诗人对隐者的羡慕之情表达得十分真切。全诗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却能表现出隐士的情趣。
这首诗以“少市人”起笔,勾勒出隐者居住的环境——茅屋柴门。“时看麋鹿走踆踆”,这一句描绘的是隐者的生活画面。他喜欢到山林中去观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象,尤其是那些野生动物,如麋鹿等,这些动物的出现总是给他带来极大的快乐。而“忽见飞花堕”则又是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站在窗前,看到外面飞花纷纷而下,心中不禁想起了“山中又一春”。
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在山林中的所见所闻,表达了他对隐士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手法——即景兴情。诗人将自己的感情寄托于眼前的景色之中,使得整首诗都洋溢着一股清新脱俗的气息。